第A03版: A3
          

秦岭腹地闯新路
记农业银行陕西丹凤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石志平




本报记者  夏明辉

□通讯员  高海霞

这是遥远的路程,跨越山海,从城市来到农村老乡生活的地方;这是艰难的路程,披荆斩棘,只为实现大山里的愿望。当时光的列车来到2020年夏天,再回首一年前初到秦岭腹地的印象,石志平饱含热泪,光阴不负,青山绿水之间,这片土地生机盎然。

2019年7月,肩负着农业银行党委的殷切希望,石志平以农业银行精准扶贫“双百”干部的身份,从“有福之州”福建福州被选派到秦岭腹地的深度贫困县——陕西商洛丹凤县,担任农业银行丹凤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在跨越千里的扶贫路上,石志平以坚定的脱贫攻坚信仰、“万事民为先”的情怀、“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实干精神,带领支行蹚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金融精准扶贫之路。2020年2月,陕西省公告,丹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石志平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认可,获评“中国农业银行2019年度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让“宁德定理”扎根丹凤

“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丹凤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这里山高路远,产业分散不集中,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初到丹凤,深入调研后,石志平对这个深贫县有了深刻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此前,他先后在农业银行福建分行营业部公司业务部、福建分行农户金融部工作。2018年10月起,他先后被下派任职福建宁德分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兼寿宁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宁德分行东侨支行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用两年时间探索出一条扶贫规律。多年后,一部《摆脱贫困》的著作再次让世人全面了解习近平的扶贫理念——“因地制宜,弱鸟先飞,精准发力,滴水穿石”,这就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的“宁德定理”。

“我在宁德工作期间深受‘弱鸟先飞、滴水穿石’扶贫思想洗礼,总书记‘三进’下党实地扶贫调研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在石志平看来,“宁德定理”不仅是摆脱贫困的规律,更是一种开展金融扶贫的有效工作方法和强大精神动力。面对当地实情,这个农总行“双选”干部努力让“宁德定理”在丹凤落地生根。

“跨省的行长行不行?”

“沿海的经验到咱这里会不会水土不服?”

对这位从千里之外空降的“一把手”行长,丹凤支行员工不免有些担心。

为消除员工的疑虑,石志平主动走近员工,与他们谈心、交朋友,了解每位员工的性格、特长。他注重发挥老员工了解乡情、中年员工担当中流砥柱、年轻员工干劲足的特点,扬长避短,组建老中青结合的业务团队,传导“业务是靠团队、靠员工齐心协力干出来的”理念,扑下身子和业务团队一起走进田间地头,用心用情用力开展金融扶贫。

理念一转天地宽。一年来,石志平身先士卒率领员工攻坚克难,丹凤支行取得突出发展成效:各项存款增加2.1亿元,各项贷款增加2.8亿元,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2019年,该行被陕西分行授予“平安支行”称号,在全市农行综合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

打造“惠农e贷+”品牌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的观念、能力和干劲,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石志平发挥乐观进取、舍我其谁的精神,找准业务着力点,以“惠农e贷”为抓手推动金融扶贫。

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作为农总行“惠农e贷”业务研发团队的骨干,石志平参与研发推出了“金穗快农贷”。这宝贵的经验为其在丹凤支行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石志平认为,“扶产业才是扶根本”。他利用一个月走遍了丹凤县12个乡镇,带领员工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利用“农业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模式,全力推进“惠农e贷”发展。

石志平还当起培训师,向员工讲解在福建分行推广“惠农e贷”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员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拓展思路,并与员工一起放贷款、做业务。

他牵头制定“产业分布图”“业务规划图”和“授信模型图 ”,以丹凤县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为突破口,选择产业集中、信用环境好的村发放“惠农e贷”,助农户增收致富。

“业务推动过程中,为解决‘管好’问题,我们实施业务全流程管理,目前全行贷款保持零不良。”石志平说。

丹凤县峦庄镇的天麻是当地特色产业。为更好地扶持天麻产业,提升农户收入,石志平带领金融服务团队分片包干采集农户种植天麻数据、销售数据的历年记录,在保证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生成对应的可申请贷款农户白名单,推出“惠农e贷——天麻贷”,通过信用方式为缺乏抵押担保的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

“以前我家相当穷,吃不上、穿不上,为养家糊口,曾出去打工,后来生病回到家乡。我想和别人一样靠种天麻致富,可是没有钱。农行发放‘天麻贷’支持我,去年种天麻收入十几万元。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要好好种天麻,努力向前冲!”丹凤县峦庄镇马家坪村村民方明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精准帮助丹凤支行帮扶村发展,石志平组织支行成立党员突击队,实行分片包干,实地走访群众,和产业对接,和帮扶户、贫困户对接,构建起乡村基层党建和金融扶贫互促的扶贫模式。在全行共同努力下,被帮扶村的135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眼下,丹凤支行已将“惠农e贷”业务推广到中药材、特色养殖、水果、农家乐等多个特色产业,发放“惠农e贷”3733万元,带动近300户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在农行的扶持与帮助下,不少农户开始享受到掌银、网银等现代化金融服务。

“金融雨露”润山村

尽快摆脱贫困之苦,是大山深处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丹凤县虽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当地群众却长期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香菇、木耳、核桃、茶叶等优质土特产“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度“很愁卖”。

2020年初,在得知丹凤县部分农副产品因疫情等因素影响面临滞销后,石志平充分发挥“双百”干部优势,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金融服务,主动联系农业银行福建南安支行,对接丹凤县凯农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购魔芋、粉条等农产品,缓解当地贫困户产品销售难问题。

石志平还帮助丹凤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陕西李氏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农行“扶贫商城”上线了20多款特色农产品。石志平挖掘市场和客户需求,宣传推介丹凤县特色农产品,助力丹凤特色农产品在东部寻找销售渠道。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体系,他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金额达20万元。

“石行长帮了我们大忙。我们的魔芋挂面、粉丝等农产品在农行‘扶贫商城’销售效果很好,现在电商销售占了大头。”陕西李氏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杰告诉记者,在农行的支持下,企业“扶贫车间”还带动了11名贫困农民发展增收。

就这样,石志平把先进理念、技术、产品、方法输送到大山深处,通过重点做好银政合作、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让金融扶贫惠及丹凤县更多群众。年初以来,丹凤支行已投放医疗卫生、抽水蓄能、光伏发电项目等贷款2.5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近4000户。

这几年,不论是在福建,还是参加农总行“双百”计划到陕西工作,石志平都是奔波在外,长期出差。到陕西后,他一般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也就是两三天,除去路上时间,在家时间屈指可数。在石志平的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这样一条信息——“今天整理行李箱,发现临行前儿子悄悄塞进箱子里的平安纸,有几个字还是前一阵缠着我现学的,甚感欣慰,对儿子的期望,有时候不知、不会、不懂该怎么表达……”这是2020年3月3日他离开沿海的家回陕时发的微信,所附照片上,是7岁儿子写的“爸爸一定要一路平安!”的字条。

“面对年幼的孩子、忙碌的爱人、年迈的父母,心中很是愧疚。但跨越千里的这段扶贫路,将是我永生的骄傲和难忘的记忆,我相信他们也会为我自豪。”石志平说,他感恩家人的关爱与支持。

大山里淳朴的老百姓期待改变,渴望脱贫,如枯苗望雨。“每每思索此事,我就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方能不愧组织重托、不愧群众期许、不愧自己内心。”石志平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