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三农

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金融资源
发布时间: 2020-07-21 访问: 字体:

■贾晋 李雪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金融是新时代农村经济的血脉,有效的金融支持对促进农民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带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农”领域一直是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强化金融机构责任担当,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正逢其时。

明确发展定位,制定长期规划。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自身资源禀赋、业务模式与客户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金融机构,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基础条件完全相同。在助力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机构应该明确各自的比较优势和职能定位,扬长避短,找准各自的支农着力点,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效应。通过以点带面、多面叠加,实现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全覆盖。同时,强化责任担当,需要金融机构长期坚持。金融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长期的金融支农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活水源泉。

完善风险防控,识别有效需求。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信息不对称、收益和风险不匹配等是金融机构在支农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难题。强化责任担当,不意味着金融机构应该降低服务门槛,对所有资金需求进行盲目的、无条件的满足,而是应该建立在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上,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这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保持定力,不把有限的资源投在不切实际的产品与项目中。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做好金融需求的有效识别,通过整合业务办理渠道、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加大宣传正规金融产品等方式,降低金融产品的交易成本,深挖乡村的潜在金融需求和隐蔽金融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

紧跟产业发展,丰富金融产品。现代农业发展已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延展到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相应的金融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信贷需求,还同时具备农业保险、产品期货资产证券等多样化金融需求,这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动态调整各自的支农服务范畴。同时,农村市场主体的多样性,产业内容的丰富性,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决定了趋同化、同质化的金融支农道路是走不通的。在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上,不应该沿用城市“套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在现有金融产品框架下,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采取“一事一议”“多事一议”的方式,针对不同的金融需求进行分级定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胆进行金融创新,不断丰富金融产品门类,探索信贷、租赁、期货、保险、担保等多种金融产品的融合创新,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乡村专项债券、农地流转信托等方面做积极的实践探索,打造差异化、丰富化金融产品体系,不断总结并分享有益的金融支农经验,共同提高金融产品的效率和效果。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2/01 1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