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三农

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指南”
发布时间: 2020-09-23 访问: 字体:

■张 莹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路径。

日前,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提出了实施范围和期限、工程建设内容及保护修复要求、技术要求、监测评估和适应性管理、工程管理要求等五方面具体要求,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生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为系统指导和规范各地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提供了技术指引。

长期以来,受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高消耗的资源环境利用等因素影响,我国产生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在提高林草植被、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理念变为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然而,保护和修复实践的转变仍滞后于理念,且由于缺乏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生态保护修复任务依然艰巨。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必须把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摆在突出位置,切实落实好《指南》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明确要求,不断提升乡村自然生态承载力。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实现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转变过去“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等单类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按照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然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把区域、流域作为保护和修复的整体,统筹考虑各类自然要素和生态问题,实现整体设计、分项治理。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议设立“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资金”,建立上下联动的资金保障体系,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财政实力的差异,合理确定工作任务量与资金匹配比例,做到专款专用。加强与金融资本合作,发挥政策性银行融资优势,探索PPP等多元化投融资模式,通过释放政策红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和修复。

构建市场化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明确保护者与受益者的权利义务。探索市场化的手段,通过现金补偿、对口支援、碳汇交易、社会捐赠等多种补偿手段,降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成本,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加快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立法工作。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明确生态保护修复各方面工作的基本法律文件,需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以此次《指南》的发布为契机,健全生态保护修复的配套法规、细则、标准,确保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规范有序。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在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同时,推动林下经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充分挖掘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和生态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当地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推进,促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2/01 1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