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三农

敕勒川上卧“双龙”
发布时间: 2024-03-20 访问: 字体:

本报特聘通讯员 范永海

□通讯员 何 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古时被称为“敕勒川”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中部,坐落着融合了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双龙村。双龙村地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界地,既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也曾有“夹道离离禾黍稠”的农耕景象。几百年来,人们在这片水草丰美的肥沃土地上努力劳作、繁衍生息。2023年,双龙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双龙村还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土默川暴发山洪,黄河向南改道二十余里,坡道上留下两个大水泡。数年后,水泡四周草长树生、芦苇茂密,逐渐有人开始定居。以地名村,就叫成双水泡子村,简称双泡子。后来有人梦到东海龙王的两个儿子在此地现身救苦救难,双泡子的百姓为了纪念“双龙”,特地请来数名能工巧匠,编制了两条龙的龙头、龙身和龙尾。正月十五这天,全村人民高举二龙,鸣鞭炮、点旺火,举行纪念活动。从此,双泡子的村名也正式改为双龙村。

自清朝实行募民垦殖起,双龙村凭借水旱码头的自然优势,引得晋陕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纷纷来租垦种田、经商贸易、开办作坊。走西口的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双龙村。当地流传的“仰尘房、砖墁地、花腰墙子、红躺柜”,把双龙村的整体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仰尘就是天花板,上面搭天花板,下面是砖墁地,再配上平躺的红躺柜。

漫步双龙村,只见街道笔直、民居错落。村中房屋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山西民居的特点。双龙村的民居早期为茅庵房,后来演变发展成为土坯房、砖房。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民居多数为土木结构,80年代以后新建的民居多为合院式砖混结构。双龙村所在的土默特右旗境内90%以上都是这类合院式住宅,传统建筑讲究风水环境,追求吉祥气氛。窗户的方格中间都有雕刻的蝙蝠,寓意着幸福和吉祥。鉴于其雨水量适中、不满不亏的特点,村民建造了三四十度坡度的房顶,在房顶上储存、晾晒一些粮食。

双龙村的传统文化以晋陕文化为主,也吸收借鉴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村民们几百年来的传承创新,双龙村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当地民间传统艺术,包括刺绣、二人台、炕围画、布贴画等。炕围画是在双龙村乃至内蒙古中西部流传的一种室内装饰画。从前,人们在炕上烧火取暖,周围的墙皮极易脱落,弄脏衣物和被褥。于是,人们开始在环炕的墙壁上作画,既美观又能保护墙壁。今天的双龙村,很多居民的家里仍然还有炕围画。早期的炕围画大多是风景画,后来人们开始用炕围画画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故事。

《双龙村史》中写道:“因本村历史至今迁移不断,流入频繁,故有‘双龙不欺外来人’之美誉。不论新户老户,不论南北地域,不论民族,和睦相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在双龙这片土地上,勤劳朴实的村民不断传承着传统文化,让这个小村庄被更多人认识、熟知、热爱。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0 1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