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三农

大农业观指引“三农”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4-25 访问: 字体: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小农业观逐步被现代的大农业观所取代。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大农业观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农业观有哪些丰富内涵,要落实好大农业观未来该怎么做?请看两位专家的分析阐释。

主持人:请问大农业观的提出背景是什么?树立大农业观有何重要意义?

高强:大农业观提出的背景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亟需升级。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功解决了人民吃饭问题。但是,建立在资源要素大量投入基础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也造成了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树立大农业观为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高效转型,有利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的提升,有利于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

刘慧:大农业观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词,但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有不同的含义。当前,树立大农业观,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为人们通过多种渠道开发食物资源提供了指引和启示。一方面,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标准线,国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同时也必须看到,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屡创新高,随着国内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和“吃得更营养与健康”。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居民对丰富、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需求还将不断增长,而目前的食物生产未能完全适应这种需求。大农业观的提出,为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主持人:“大农业观”有何内涵?意味着怎样的观念转变?

高强:大农业观是相对“大农业”而言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其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大农业观强调农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大农业”超越了单纯的农业生产范畴,要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供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条发展。这意味着农业产业从传统种养环节向上下游的研发、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环节延伸,且各环节间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第二,大农业观强调食物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和资源整体开发利用。大农业观与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要食物的“大食物观”紧密相连,以满足人民高层次、多样化的食物需求为目标,将生产资源利用从耕地向草原、森林、河湖、海洋等全部国土资源拓展,最大限度地发掘食物供给潜能。大农业观的提出,意味着从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单一食物来源向多元化食物来源的转变。

刘慧:大农业观与传统农业观相比,其丰富的内涵既体现在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和促进、农业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上,也体现在两个“整体性”上。一是强调农业功能的整体性。农业的功能不只是提供食品和原料,还具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属性。大农业观强调拓展农业的多元功能价值,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统一。二是强调农业发展方式的整体性。大农业观要求树立基于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维,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并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保持发展方式和发展举措取向的一致性。

在大农业观视角下,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食物的形态是丰富的。二是农业经营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从业者,还应包括在乡村地区从事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涉农行业的多业态经营者。三是农业产业形态应更为丰富,包括更完整的涉农产业链,充分体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

主持人:当前,我国在践行“大农业观”上开展了哪些实践?您对此如何看待?

高强:我国在践行大农业观方面开展了积极实践,如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等。整体来看,这些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认为,为更好践行大农业观,应抓住以下三个着力点。第一,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根基。第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速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关键领域,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第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充分发挥改革效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目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刘慧:我国在践行大农业观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农业资源开发初见成效,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绩斐然,盐碱地面积总量减少、重度盐碱地占比逐年降低,微生物技术成为农业“新蓝海”;科技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农产品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关于更好践行大农业观,我建议,一是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大生产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大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大经营体系旨在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问题。今后应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多种主体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税收优惠、贷款支持、市场准入便利等政策,培育有竞争力的涉农企业;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促进小农户同现代化大农业的有效衔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25 15: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