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三农

春风又绿椿上芽
发布时间: 2024-04-25 访问: 字体:

■本报记者 刘 葵

“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春日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中吃香椿的时节。关于香椿的做法,除了大家熟知的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北京有“炸香椿鱼儿”,用面粉、鸡蛋调糊,将香椿嫩芽裹好面糊后入油、炸上色,犹如一条条金色的小鱼,外酥里嫩、满口生香。在山东省乐陵市一带,会把香椿切碎再晒干保存,食用前用水泡开,拌上热乎的面条,顿时香气四溢。

世界上最早对香椿的记载,是庄子的《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从自然规律来看,庄子的描述虽然不那么客观,但很能反映中国人对这种年年发新芽的大树的喜爱和崇拜——人们常常将年老却健康的父亲称为“椿庭”,将贤良淑德的母亲称为“萱草”,成语“椿萱并茂”便是形容父母健在、健康长寿。

香椿被誉为“树上蔬菜”,以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清脆爽口而备受青睐。香椿也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香椿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其根煮的水能祛风、杀虫、治疮疥等;香椿嫩芽还能消风祛毒。

过去,我国香椿栽培多处于零星种植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经济效益较低。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加大对香椿矮化密植技术的研究,使菜用香椿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香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和产值稳步提升。在许多地区,小小香椿芽已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叶子”。

“家种两亩香椿田,开春就有回头钱。”清明节前后,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陶桥社区的香椿种植基地,嫩红的香椿芽随风飘动。村民们穿梭在林间,忙着采摘今年第一茬香椿芽。“在家门口工作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每月还能挣3000元,比外面打工强。”在基地干活的村民王大嫂说。

太和香椿历史悠久,唐代时曾用此作为贡礼。据《太和县志》记载,每年春季,各地游人都到此品尝鲜椿芽。乾隆四十年春,纪晓岚受学生祝顺昌之托,将十坛腌制太和椿芽进献乾隆皇帝,乾隆品尝后赞不绝口,点为“贡椿”。从此,太和香椿名扬四方。

2023年,太和县香椿种植面积达3.9万亩,发展种植及加工企业36家,带动就业近万人,年产值约4亿元。太和县香椿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以下方面的努力。

加强顶层设计。201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联合多个省份的企业组建了“香椿创新联合会”。联合会以“科技创新引领‘三农’发展、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为使命,共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助推香椿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补齐发展短板。长期以来,香椿保质期短的特点是制约其产业化的一大瓶颈。为解决此问题,太和县与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实施“香椿安全保鲜及加工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研发出以香椿为原料的功能饮料、高端食用油、香椿酱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热销上海、江苏等10多个省市,远销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同时,太和县加快建设高标准基地,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持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深化文旅融合。太和县持续挖掘整理“太和贡椿”制作技艺。2022年5月,该技艺被安徽省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太和县成功举办多届香椿文化节,推动香椿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帮助群众年增收3000多万元。   

畅通网销渠道。太和县将香椿种植大户和企业纳入电子商务培训对象,鼓励发展“线上销售+线下展示”、直播带货等营销方式。今年的香椿开采系列活动期间,4月6日当天的展销活动成交订单4094笔,带动线下消费近40万元、线上消费超20万元。该活动有效提升了太和香椿的知名度,助力更多香椿树成为群众的“发财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25 15: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