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金融

新经济理——低碳经济
发布时间: 2009-07-31 访问: 字体:
  “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事实上,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发展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产生背景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英国是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英国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要创建低碳经济,领先其他各国。英国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不仅是为了推动环保、应对气候变化,还希望通过发展、应用和输出低碳技术来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在未来可能的低碳大产业中占据先机。
  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上也不甘落后。美国奥巴马政府将发展绿色能源作为重要的经济刺激手段,计划在10年内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日本的《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政策草案被认为可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增长到120万亿日元。
  
  发展目标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低碳目标最有可能在三个方面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是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世界新能源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并正得到各国持续的追加投资。
  其次是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如对煤电厂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汽车行业中电动汽车、生物能源汽车的兴起等,都是传统产业向低碳化发展的范例。
  最后,全球碳交易市场本身也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活动。根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等规定,没有减排指标的发展中国家或减排工作做得较好的机构,可以将碳排放配额拿到市场上交易。碳交易已经有效帮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展途径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氢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开发、生产成本还较高,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改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据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例如,要让公众理解“限塑”的意义不仅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就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其能引导公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人们往往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面临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所需要的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中国的沉重负担。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