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金融

中国的产能过剩如何根治
发布时间: 2009-07-29 访问: 字体:
  上周,国际经济数据依然是好坏参半。好的方面,诸如:上周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成屋销售量为489万套,连续三个月出现增长。坏的方面,比如:英国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8%,折年率下降5.6%,创195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年率降幅。英国GDP降幅超出预期,将增加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速度的担忧。
  但总体上看,上周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向好态势,市场信心也有所恢复。
  国内经济形势方面,上周四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许是与此相呼应,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1410亿元,是今年以来单周净投放资金的第二高值,年内最高为春节前1月12日-18日的那一周,净投放资金1600亿元。恰好,上周五下午,央行网站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长春座谈会纪要,也明确表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出要增强风险意识,高度重视经济矛盾问题。我们认为,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角度看,目前需要着重关注三个问题。
  一是就业形势严峻。上周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上半年就业数据,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一季度末持平,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等,也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不过,截至7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68%,这意味着有1/3的学生马上要离开学校,工作却依然没有着落。而从9月份开始,下一届学生又要进入找工作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显然是十分严峻。事实上,今年约有2400万的城镇新增劳动力,也就是说即使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新增900万城镇就业岗位的目标,仍然有1500万新增劳动力无法就业。
  我们之所以强调保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因为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业肯定无从谈起。但是,目前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大体带动80-100万人就业,即使今年“保八”成功,也只能拉动大约800万人就业,也远不能满足新增劳动力对就业岗位数量的要求。这就意味着,从对就业的拉动力看,当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实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8.1%,增速比今年1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比去年上半年下降2.2个百分点,是5年来的最低水平。农民收入增速放缓,一方面将大大削弱今年以来由“家电下乡”等政策带来的农村消费快速增长势头。从2月份开始,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多年来首次超过城市,预计这一现象将难以保持。另一方面,这将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是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产能过剩并不是经济增长放缓之后才出现的。早在2006年初,国务院就以国发文(国发〔2006〕11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的形式,就解决钢铁、电解铝、水泥等10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部署。不过,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通道,产能过剩尚未对相关行业发展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然而现在经济增长放缓,内外部需求同时下降,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定程度范围内的产能过剩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过剩才会有竞争,企业才会为获得竞争优势而进行创新,消费者也才能够得到更多的福利。但是,如果产能过剩过于超出一定范围,就会导致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给社会的生产力带来很大的损失;还会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危害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以钢铁行业为例,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进口铁矿石4.44亿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总量的52%。但是由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预计2009年产能将达到6.5亿吨,而国内需求只有约5亿吨,产能过剩大约1.5亿吨),加之1200多家钢铁企业规模千差万别,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行业集中度较低,使得中国钢铁企业无论是在国际钢材产品市场,还是在国际原材料(铁矿石)市场都没有获得应有的话语权。
  我们一般以产能利用率来衡量行业产能是否过剩。不过,产能利用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表现也是不同的。例如,美国的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一般都在80%左右,但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产能利用率一路下降,到今年6月末已经降到68%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工业存在产能严重过剩问题,而主要是说明美国经济确实处于一个明显的需求低迷期,一旦经济复苏,产能利用率就会再次提高。
  产能过剩一般来源于经济上升期分散微观主体对前景的过度乐观和盲目投资,但在中国,产能过剩又有着深刻的体制原因:第一,很多政府主导或者国有企业为主的投资,决策者只追求短期的高额回报,并不关心长期发展问题;第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对于那些列入被淘汰行列的落后产能,地方通常选择改造升级而不是关闭,造成产能的进一步增加;第三,中国许多行业都存在着行业集中度过低问题,众多小企业达不到规模效益、技术水平落后且市场信息不对称,但是同样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十分困难。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尽管这几年来国家为抑制产能过剩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效果一直不甚理想。我们认为,要想根治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除了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大淘汰高污染和高能耗等落后产能外,根本出路在于:一是要逐步改变目前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模式,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地方保护,通过推进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加大产行业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催生行业企业按照经济预期科学调整产能的内生机制。二是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经济资源合理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