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金融

后危机时代全球流动性转折点
发布时间: 2015-02-02 访问: 字体:
  2015年一开年,各国央行就进入了“会议季”,货币政策走向更是“分道扬镳”。
  1月28日,美联储本年度首次货币政策例会结束,会后美联储发表声明,上调对美国经济复苏的整体评估,并暗示最早准备6月启动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当全球经济哀鸿遍野的时候,一枝独秀的美国经济再次证明了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优势。在各国(主要是新兴市场国家)助其完成资产负债表修复以后,美联储政策预期的改变、强势美元的兴起,反倒将不少新兴经济体推向深渊。美元走势的变化,预示着危机后国际金融条件无限度宽松的时代即将结束。
  瑞士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情况类似。因担忧欧央行量化宽松加大货币流入压力,在外汇储备占GDP比重高达70%的情况下,1月15日瑞士央行取消1欧元兑1.20瑞士法郎的汇率下限,并停止相关购汇行为。瑞郎急剧升值起到了紧缩货币条件的效果。整体看,瑞士仍属强势美元的受益群体。而巴西等国家的加息则更多是为了缓解资金外流的无奈之举。
  1月22日欧央行推出超预期的量化宽松政策,更是强化了美元未来的升值趋势,压低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引发大宗商品出口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利率调整,资源出口国面临更加紧绷的外部金融条件。而不少资源消费国则因通胀缓解或者通缩压力加大而选择跟随降息。最为激进的当属丹麦。1月29日,丹麦国家银行(丹麦中央银行)宣布,自1月30日起将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5%,再创历史新低。这已是其今年1月份第三次下调存款利率。据统计,2015年的第一个月里已有14个经济体开始降息。
  处于夹心层的是日欧及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国际竞争力较强,本币有一定国际影响力,政策宽松缓冲空间较大,但缺点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负担较重。强势美元加大了这些经济体的通缩压力,这些国家央行一般选择降息或者量化宽松,通过主动推动本币贬值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因此,虽然结果同样是贬值,但这些国家货币贬值与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货币自由落体式贬值还是有本质区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些国家某种程度上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其货币贬值一定程度上将对美国构成竞争,有可能延缓美联储加息的时间或者幅度。
  比较而言,强势美元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相对复杂。一方面,很多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出口国,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降低这些国家的进口成本,扩大政策宽松空间。另一方面,强势美元可能造成新兴经济体资产重估压力,加剧房地产市场调整,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此外,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急剧贬值,也将造成其他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困难,如果经济持续放缓,国内投资机会减少,不能排除资本大规模流出和货币贬值的可能性。
  综上,随着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走势分化加剧,全球经济将终结相对平静的增长周期(尽管缺乏亮点而有“平庸”之趋势),进入波动周期,分化波动也算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经济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指望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已不太现实,只有加快内部改革与转型,才有望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作者: 农总行战略规划部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