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金融

巴西:“金砖”裂痕的背后
发布时间: 2015-09-18 访问: 字体:

■范俊林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国家的货币在30多年时间里曾贬值1014倍,应该不难推测,这个国家经济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迅速沦为一场货币危机。因为这个国家货币已不具备储蓄价值,而成为纯粹的套利货币,任何经济波动都将引发资金拼命外逃。而这个国家就是曾被誉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巴西。

日前,标普将巴西主权债务评级从BBB-降至垃圾级BB+,且展望为负面,当天巴西雷亚尔对美元再贬2.8%。当然,市场对此早有预期。对于主权评级长期处于垃圾级的巴西来说,这真不算事。巴西前总统卢拉就曾表示,评级对巴西不算什么。比较而言,2.8%的货币跌幅,相比之前数次直接千分位扣除的货币改革,更加不值一提。但巴西“金砖”出现裂痕的背后,其内部存在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所谓的“荷兰病”(指一国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表面上看,资源贫乏和社会贫困之间的逻辑关系似乎显而易见,实则不然,甚至相反的逻辑有更多例证。像成功晋升发达经济体的日本等东亚国家,资源都不富裕;而资源丰富的巴西、阿根廷等经济却长期徘徊不前。就像靠彩票暴富的人结果多重回贫困一样,靠资源短期暴富同样容易让人不思进取。资源属于刚需,经济学上称之为低价格需求弹性,也就是说:需要的时候再贵都要买,不需要的时候再便宜也不买。上一波国际大宗商品需求上涨,让巴西尽享红利,然而随着本轮危机的爆发,相关需求减少,“荷兰病”问题也即显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也是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自然资源重要性不断下降的过程。据统计,二战后60多年间,自然资源增加值占比从20%以上逐渐下降至5%以下。所以说,如果一个国家抱着没落产业不放,陷入危机是早晚的事。

其次是农村土地政策上出现的失误。有研究认为,农村土地制度的优劣是决定一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尽管巴西地域广阔,但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并不容易,大量农民被迫涌入城市。巴西城镇化率超过80%,但转移人口在城市形成一个个贫民窟,反而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尽管土地集中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但并不意味着农产品产出因此就实现了最大化。在城市容纳人口能力有限的条件下,效率最大化的农业组织方式并非最优选择,而被迫转移的人口闲置在城市,还不如学习韩国以均田地的方式留在农村,增加农产品供给。谁能想象,在土地如此广阔的巴西,还会出现食品供给不足,以至于人们买个土豆、大蒜都要分期付款。

还有就是缺乏连贯的经济转型发展策略。早在1930年代巴西就开始了工业化,汽车、航天等产业均有过一定程度发展,但最终因缺乏连贯的经济发展计划,导致半途而废。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维持在中等收入水平有难度,因为后来的国家会赶上,让你优势尽失;而和前面的国家又不在一个档次上,缺乏对等竞争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尽管巴西有长达超过25年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目前人均GDP也保持在1万美元以上,但始终无法再进一步,达到更高水平。

除上述几点以外,巴西经济停滞常被提及的原因还包括:政府腐败、财政和国际收支双赤字等,但这些还算不上根本问题。

总结看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多、资源少”也许并非坏事,只要摈弃暴富心态,政策措施得当,推动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经济反而更有可能发展至更高水平。

作者:农总行战略规划部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