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课堂

分羹“大赛事” 营销启示录
发布时间: 2014-07-18 访问: 字体: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是球星们展示技艺的最高舞台,也是球迷们期盼已久的盛大节日,更是商家们不容错过的促销旺季。
  足球热潮席卷之下,几乎所有的产品都被打上了世界杯的烙印,所有的行业都在追赶世界杯的快车,即使表面上与足球相对疏远的金融业也不例外。
  金融产品争相挂钩世界杯
  “世界杯魔咒”的说法在金融市场上颇为著名,意即世界杯期间,股市通常是下跌走势,主要原因在于交易者的注意力都被这一大型赛事吸引,从而导致交投清淡。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当球迷们忙于熬夜看球、竞猜胜负甚至聚众狂欢时,金融业同样可以从中觅得良机。
  推出专门针对球迷的“理财产品”。如农业银行于世界杯揭幕战打响之时同步发行的一款“球迷网银专享”理财产品,第二期“球迷专享”理财产品发售时间为2014年7月14日凌晨3点,即世界杯决赛开赛时间。这些产品的收益率相对同期的其他产品要更高一些,而且抢购时间有限,主要针对的客户群体就是那些熬夜看球的球迷。
  挂钩竞猜吸引球迷关注。以招商银行信用卡为例,小组赛期间,持卡人在关注“招商银行信用卡”官方微信后,即可参与16场比赛竞猜,16场比赛后,拥有“完整猜中”记录的参加者均获300万信用卡积分;浦发银行的“趣味押宝世界杯”活动,也借助微信平台,与持卡人分享一场100万积分好礼。产品营销套搭比赛竞猜,把足球比赛不可预知的魅力借用到了极致。
  推出世界杯相关保险。近年来,保险公司似乎颇有创新意识,此前曾推出过“赏月险”、“摇号险”等非常规险种,世界杯期间更是噱头迭出。华夏保险将意外险、健康险改头换面,在天猫平台上推出“熬夜红眼险”、“外出看球险”、“看球折腾险”、“呐喊失声险”等世界杯险种。其中,“红眼险”卖出1800多笔,是该旗舰店最畅销产品;农银人寿亦推出了“制胜之道”,只需支付3元,不仅能支持自己喜欢的球队,还能享受30天的意外保险。
  互联网成为营销主渠道
  去年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无论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金融机构,还是各类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都开始在这一领域内跑马圈地,形成了初步的竞合规则和势力范围。今年以来,各类机构继续在互联网上加强竞争,并借助世界杯的旗帜争相扩大自己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一方面,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在各自的支付平台上推出“世界杯竞猜”活动。腾讯的微信钱包不但重磅推出了足彩竞猜,还将双色球、大乐透等其他彩票形式进行整合;阿里的支付宝钱包在淘宝彩票的基础上,与在纽交所上市的500彩票网合作,推出一系列人气比较旺的彩票品种。由此,足彩在今年世界杯期间遭到热议,冷门迭爆之下,“球迷争相上天台”也成为一句流行语。
  另一方面,各家金融机构也纷纷借助互联网推行自己的产品和业务。除了网银和手机银行之外,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在微信平台上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账号来推送信息、举办活动,从而增加用户的黏性。世界杯期间,只要关注这些账号,就能参与各类相关活动,“关注有好礼”也成为各家金融机构最为常用的一句广告语。
  打破藩篱践行“稳准狠”
  巴西世界杯已经完美落幕,但金融机构之间的营销战却并未止息。实际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和互联网金融的拓展,市场竞争只会愈演愈烈。而从这一轮世界杯金融营销战来看,能否抓住阶段性热点,与自家产品完美融合,并实现对潜在客户的精准推送,可谓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启示之一:紧跟热点。互联网时代,热点层出不穷。以笔者目力所及,仅今年上半年就遇到过基于“来自星星的你”、马航飞机失踪等事件的金融营销。这些营销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耳目一新,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缺点是很容易被新的热点替代。类似于世界杯这种持续时间长、热度比较高的大事件可谓可遇不可求。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一热点,不仅会错失大好机会,还很可能给用户留下保守、非主流的印象。
  启示之二:精准营销。世界杯是球迷的节日,如果要博取他们的关注,除了打出世界杯的旗号之外,还应进行更为精准的营销。如利用其熬夜看球的时间节点推出一些相关金融产品,利用世界杯期间的特殊行为推出一些保险险种,利用球迷对胜负的关注挂钩一些竞猜活动等等,往往能收到不错的营销效果。
  启示之三:扩大平台。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将所有金融机构、网络企业放置在同一平台上展开竞争,线上和线下的差异已经模糊化,金融对于日常生活也实现了无孔不入的渗透。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打破藩篱,在维持线下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线上业务,充分发挥网银、掌银以及微信银行的合力,尽力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