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课堂

“三招”规避融资融券五大风险
发布时间: 2010-04-06 访问: 字体:
  融资融券业务作为证券信用交易的一种,是国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种成熟的交易制度,是证券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鉴于其杠杆效应、做空机制和双面效应,如何认识、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对广大投资者的一个重要考量。

  谨慎参与警惕风险
  
  融资融券业务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减轻投资机构因短期资金脱节而形成的市场抛压,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融资融券业务在给证券市场带来活力、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市场及投资者带来了风险。融资融券交易不仅具有普通证券交易所具有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违约风险、系统风险等各种风险,也具有其特有的风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
  杠杆交易风险。融资融券是杠杆式的投资工具,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在将股票作为担保品进行融资时,既需要承担原有的股票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又要承担新投资股票带来的风险,还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另外,融资融券交易的复杂程度较高,更可能使投资者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投资者的亏损可能比在现金交易方式下更为严重。对融资者而言,如果股价深跌,投资者所投入的本金可能会全部化为乌有。
  强制平仓风险。按照《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第26条规定,证券公司将实时计算客户提交担保物价值与其所欠债务的比例(即维持担保比例)。如果客户信用账户该比例低于130%,证券公司将会通知客户补足差额。如果此时客户未按要求补足,证券公司将立即按照合同约定处分其担保物,即强制平仓。融资融券类似于期货交易模式,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全程监控担保比率水平,以保证其不低于所要求的维持保证金比例。融资融券所具有的逐日盯市和保证金可能持续支付的特点,就使得投资者融资买进的股票在下跌行情中出现类似期货交易的“逼仓”现象。因此,融资融券交易将使得投资者的行为更加短期化,市场博弈也更加激烈,对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要求也更高。当投资者未按规定补足担保物或到期末未偿还债务时,将被证券公司立即强制平仓,平仓所得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客户所欠债务,剩余资金计入客户信用资金账户。
  流动性风险。融资融券交易的操作模式多为短中线操作,这种交易虽然促进了证券流动性的提高,但流动性提高随之也带来了交易成本的提高,这些交易成本都由投资者承担。而且融资的投资者在交易完成后还要交一部分融资利率,这无疑也大大增加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融资融券针对的是个股,而个股时常会发生涨跌停或停牌。在这种情形下,融资购券或卖券还款、融券卖出或买券还券可能都会因此受阻,会产生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交易成本较高风险。融资融券业务的交易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证券交易的佣金、证券交易所收取的相关规费、印花税等证券交易成本,另一部分为融资的利息和融券的费用。目前,首批试点券商融资融券利率和费率已确定,采取统一的融资利率7.86%和融券费率9.86%,这一标准与国际惯例接轨。单笔融资(融券)债务最长期限设定为6个月。除了以上费用,投资者还可能需要支付信用额度管理费、违约金等相关费用。投资者的收益需超过利率和费率才能获利,如股票不涨不跌,则实际上就在亏损。如果银行基准利率调高,投资者的资金成本将会进一步提高。较高的综合交易成本对投资者来说,是一项较高的财务风险。
  内幕交易风险。融资融券也有可能加剧内幕交易。当获得利好或利空的内幕信息时,由于融资融券的杠杆性及做空机制,内幕交易者会立马进行融资或融券以获取高额收益,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性,起到了助涨杀跌的作用,对其他投资者造成一定损失。

  提高本领加强防范
  

  对融资融券的特定风险,投资者又该如何防控呢?
  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交易规则和相关信息。投资者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前,应当充分了解和熟悉融资融券的相关业务规则,要关注证券公司公布的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担保品证券及其折算率等关键信息。
  不断提高交易和投资能力,审慎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普通投资者要有理性的认识,控制好个人投资风险,在市场发展和个股趋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地做融资融券业务,以免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普通投资者在参与交易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量力而行,不应一次性把全部“家底”都拿去充当保证金。在股票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基本面和流动性好的蓝筹股作为融资融券标的,另一方面,可利用融资融券具有的风险对冲和防范功能,以稳定投资收益。
  合理利用杠杆比例,防止放大风险和损失。根据交易规则,融资融券交易利用财务杠杆放大了证券投资的盈亏比例(放大的比例与保证金比例和折算率有关系,即保证金比例越低,折算率越高,融资融券交易的财务杠杆也越高),客户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造成的损失也可能越大。因此,投资者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前,应充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时刻关注担保比例指标,防范强制平仓风险。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