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与法

在这个“少年不可欺”的时代
发布时间: 2014-12-09 访问: 字体: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场“指尖上的宪法宣誓”正在网络间流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身在何处,工作在何方,是何民族,有何信仰,年龄大小,职位高低,我宣誓忠于宪法,守护宪法……”就在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的日子里,逾26万人完成了对宪法的宣誓。
  从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在上世纪初的晚清社会问世,至今不过百年,此前有机构做过这样的统计——在受访者中,完整读过宪法的人仅有15.7%,这说明宪法在社会民众心中的普及程度有待加强,也使得人们对宪法日的关注程度处于高位。
  12月4日当天,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众多组织、单位,也均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的方式,将依法治国与依法治行、从严管理联系起来,以期不断提升员工合规经营的意识和能力。而作为一个多年来一直关注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合规经营管理探索进程的职业记者,也对商业银行今后的合规管理、依法经营,颇多期待。
  其实,近期还有一个让笔者印象更为深刻的新闻事件。2014年11月29日,一篇名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火爆微信朋友圈和各大社交网站,起因是作者NIKO EDWARDS在文章中声称,其所在团队实施的一个使用气球拍摄地球的创意制作,被优酷土豆和陌陌在伪装合作的情况下剽窃。
  12月3日,针对优酷致歉但不承认侵权的声明,《少年不可欺》作者发布微博回应称,优酷的“道歉”无法令其信服,再多声明已无意义,已经决定诉诸法律。
  整个事件中,这些90后“少年们”对自身权益之关注,对法律条款之尊重,以及对涉事证据保存之完整,令观者无不叹服,其“有理、有利、有节”的声明和叙述,也赢得了大部分关注者的支持。
  如果说,在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中强调依宪治国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党政高层对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的高度重视,那么,类似“少年不可欺”这类维权事件的不断发生,恰恰说明民法中所倡导的“以个体私权及私权利益为主要的价值追求”的“市民社会”正在日益成熟。
  在这个“依法治国”被空前重视的时代,在这个轻点鼠标即可令舆情事件传播到全人类的世界,作为既肩负国家金融安全重任、面临日趋严格监管要求,又服务于广大客户群体、时刻接受消费者监督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无疑必须更加增强合规服务、依法治行的能力和意识,时刻约束自身言行,时刻接受监督。
  徒法不足以自行,一切还要从提升合法、合规意识做起。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其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无不关乎风险管理,只有全体员工都从内心深处认同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并自觉落实于日常的工作当中,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然而,笔者在基层采访时,也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项业务的制度要求太严,希望上级行能够放宽风险管理要求”、“客户投诉都是无理取闹,揪住一点细枝末节就大做文章”……
  著名的墨菲定律一直告诫我们,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风险本就防不胜防,如果将合规意识停留在口头和表面,每当发展和控险发生矛盾的时候,就马上不假思索地站到了“发展”那一边,无疑会大大提高发生风险的概率,其后果也是不可估计的。
  在这个“少年不可欺”的社会,法律更不可欺,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稳健经营,才是创立“百年老店”的不二法门。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1/03 09: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