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特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月末特刊

“人的城镇化”更重要
发布时间: 2012-12-28 访问: 字体:
  如果列举年末岁尾的热门词汇,“城镇化”肯定是其中之一。在十八大报告中,“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指出,要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并进一步提出要把“城镇化”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更有学者将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称之为“城镇化新政”。
  城镇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其展示的前景是诱人的,也是令人期盼的。有研究声称,城镇化每提高1%,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另有统计表明,未来10年,中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人,这些人将产生6亿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需求,再加上配套的商业、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耐用消耗品、汽车等消费项目,想想看,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数字令人眼花缭乱,让人怦然心动,但数字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真正的城镇化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要让城镇化的主体——人——真正“城镇化”起来。
  通俗地讲,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需求,才能推动产业发展,从而奠定城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离开了人,城镇化剩下的只是一个钢筋混凝土堆砌在一起且毫无生机的躯壳。
  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就不能只停留在让农民进城的初级阶段,而是要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真正融入城镇,而不是让他们进城后,仍然如“候鸟”般在城乡间流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农民工进城后享有城镇居民待遇,真正实现身份和地位的改变,帮助其实现市民梦、安居梦、创业梦。
  而要帮助农民实现上述“三大梦想”,就必须加快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改善他们子女的就学条件,降低入学门槛,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制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素质,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借用民国时期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对大学定义的一句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所谓城镇化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真正市民之谓也。”这,或许是中央提出的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之要义所在。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2/29 1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