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特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月末特刊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财富管理格局
发布时间: 2012-04-27 访问: 字体:
近日,人民银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幅区间,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随后外管局宣布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并允许境内银行机构持有人民币多头头寸。两条消息叠加一起,显示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提速,并会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2005年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开启渐进升值之路。在单边升值预期下,流入国内的外部资金明显增多。但到目前节点,贸易顺差占GDP比例已缩小到2%左右,人民币升值潜力在逐步缩小,去年四季度甚至出现连续跌停局面。此时选择扩大对美元的波幅,无疑提高了外部投机资金的交易风险。更重要的是,这个决定是对过往10年“汇率为纲”政策的一种修正。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央行选择盯住美元,辅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红利,造就了进出口贸易的黄金期。但这并非没有代价。为了维持人民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央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大规模的买入美元,由此形成人民币的被动投放。虽然这期间央行采用发行央票等工具进行对冲,但并未完全注销这些被动投放的货币。这是过去10年国内资产价格及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盯住美元的另外一大风险是,如果美元走势突然反向,对国内外资流动的影响颇大。事实上,目前美国经济虽然仍未彻底走出经济危机阴影,但已处于稳定的复苏路径之上。如果美国经济全面复苏,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进入强势周期,那么前期进入国内的“热钱”大规模流出是可以预期的,这将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承受之重。所以目前适时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幅区间,提前消化资本剧烈流动的压力,无疑增加了中国经济软着陆的概率。
  取消强制结售汇、扩大汇率波幅区间,是整个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民币国际化是未来资产管理需要考虑的最大背景因素。
  首先,汇率波幅区间的扩大,到最终人民币汇率的完全自由浮动,意味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基本消失。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外汇占款将逐步缩小,人民币被动超发压力将不复存在。有理由相信,以往18%左右的M2年均增长率正逐步下移到一个更低的中枢,比如年均14%左右。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物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局面将成为历史。实物资产在企业及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比例正逐步从“超配”走向“标配”。
  其次,资本市场的估值与交易规则将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A股大盘股的估值水平已经与国际成熟市场相近,但中小盘股票的估值仍然不算很低。国际成熟市场的估值结构却恰恰相反,是大盘股而非小盘股存在溢价。因为大盘股的流动性更佳,公司经营风险也更低。未来随着A股市场上国际投资者的增多,A股的这种反向的估值结构将会得到逐步修正。当然,这种修正有可能是大盘股估值上移,也有可能是小盘股估值下移。同时,针对资本市场的衍生工具将逐步丰富,以便于各类资本的避险与套利操作,而这又将带来量化交易的繁荣,并将诞生国内真正的对冲基金。
  第三,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随着外部机构持有人民币规模的增加,国内也要相应提供这些资金的投资场所。目前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显然远远不够。同时,依托这些固定收益品种的各类衍生交易品种也将逐步增加,财富管理市场上的工具会越来越丰富。
  第四,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衍生工具将会丰富。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增加了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未来针对汇率避险的需求将增加。同时,企业及居民的持汇规模上升,对外投资的意愿加大,针对外币理财产品的需求将增加,由此将带来外币理财市场快速发展。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2/29 1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