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特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月末特刊

2014:新常态 微刺激 深改革
发布时间: 2014-12-26 访问: 字体:
  如果要评选2014年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经济事件,笔者以为非11月下旬人民银行的那次非对称降息莫属。这一当时让市场颇为意外的事件,从三个层面折射出了2014年的中国经济走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侧重“微刺激”与改革深入推进。事实上,这也是梳理2014年中国经济的三条脉络主线。
  首先,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7.4%,比去年四季度回落了0.3个百分点。二季度在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的带动下,增速反弹至7.5%。当时市场上的乐观情绪开始蔓延,总理也提出了“上半年表现不俗,下半年勇夺佳绩”的期望。不过三季度的发展势头并不尽如人意,GDP增速再度回落至7.3%,除了出口表现略好之外,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都降到了近年来的新低。而进入四季度之后,各项经济指标仍在惯性回落,GDP增速可能仍会收于7.3%左右。
  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除了出口受制于外需而表现疲弱、消费未有起色、部分产业正经历“去产能”阵痛等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则是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今年3月份杭州率先降价,拉开了全国楼市调整的序幕,此后三四线城市价格均有所下跌,连最为坚挺的一线城市也未能幸免。房市重压之下,各地纷纷取消限购政策,人民银行也在9月末调整了房地产信贷政策。但总体上说,这些政策难以改变“黄金十年”之后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房地产行业预计将继续承压,而中国经济也会继续调整。
  其次,中央政策以“保持定力”为主。今年5月份,习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提出,“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政府也明确表态不会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是诉诸于“微刺激”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项目建设来稳投资;二是通过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三是通过营改增、税收减免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四是通过定向降准、定向降息、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等方式实行定向宽松。整体来说,这些政策的导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其效果发挥则需要时间。
  最后,改革成为贯穿全年的主题。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中央深改组先后举行了7次会议,从形成正式的推进体系到通过2014-2020改革总路线图,从财税体制改革到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从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到司法体制改革,会议频率越来越快,各项改革也越来越深入。政府层面则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截至12月上旬,新一届政府已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而与银行业息息相关的金融改革方面,今年也有新动作。人民银行目前正在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将货币政策操作由数量型过渡至价格型。11月21日降息的同时扩大了存款利率的上浮区间,为未来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奠定了基础。11月30日又推出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目的是搭建更符合市场导向的金融安全网。金融改革同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彼此呼应、一脉相承。
  可以肯定的是,这三条脉络将会从2014年延伸至2015年。再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安排,可以预见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将顺势下调。新常态下,须注重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而顺势下调增长目标,在风险可控和就业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力求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可以为明年的各项工作争取更为宽松的空间。此外,政策将保持连续与稳定,各项改革也将继续深化。
  如果将视角拉回到银行业,随着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以及金融改革的深入、市场准入的扩大,银行业的“苦日子”正在逐渐逼近。但是,危机即转机,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适应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提升业务挖掘能力、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优化经营模式,才能在日趋严峻的市场环境中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2/29 1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