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经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经理

信托或进入“独舞”时代
发布时间: 2013-12-20 访问: 字体:
  过去几年来,信托业以“银信合作业务”为开端,渐成财富管理行业的大赢家。研究显示,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通道业务,贡献了2012年信托行业收入的39%,是信托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但从2012年下半年起,券商、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相继开展类信托业务,逐步削弱了信托公司的传统优势。先有银证合作、银基合作,后有银行开展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相继抛开了信托这个媒介,选择其他合作机构或独立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这让信托业不得不面临即将到来的“独舞”时代。

  信托业务模式待转型

  信托是私募模式,法律上不允许在公开媒体进行宣传,而信托公司网点极少、客户资源极度匮乏,大量的产品只能主要依靠银行及少量第三方机构推介,这不仅会付出较高的推介费用,而且使得信托公司与受托人的关系松散,不利于客户关系管理。2012年年底,监管层发文严控银行代销信托产品,银行纷纷收窄代销阵地,没有多少客户基础的信托公司规模扩张受到影响在所难免。
  与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信托主要用于富有家庭进行财富管理的理念不同,近年推动我国信托资产快速发展的主流业务模式一直是对特定企业和项目的融资。尽管融资类项目自2010年二季度达到63.77%的高点之后,开始逐渐下落,但是2013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融资类信托占比仍高达48.15%。融资类业务过去给信托业带来了巨大的辉煌和利益,但也带来了潜藏的实体经济风险。粗放式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暴露,也让投资者的信托投资愿望降低。
  以融资为主流的信托模式,未来的竞争会日益激烈,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高成本的信托融资需求会不断减少。毫无疑问,信托公司必须要考虑主流业务模式的战略转型了。
  在转型方面,信托业大可借鉴国外成熟的信托制度。

  可借鉴海外家族信托

  原始的信托行为发源于数千年前古埃及的“遗嘱托孤”,后逐渐演变成西方重要的财富管理方式,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均把财富交给海外专业的信托机构来管理。因为海外家族信托在家族财富管理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利用家族信托进行财产管理,可以较好地解决财产传承与财产分配问题。一般而言,富人都希望子女能把企业发扬光大,可现实是并非每个富家子弟都对经营家族企业有兴趣。他们之中固然有李泽楷这样野心勃勃的代表,也有酷爱摄影、对家族企业了无兴趣的霍华德(巴菲特的儿子)。因此,很多富人借成立家族信托基金解决这一问题,保障继承人即使不经营家族企业也可以生活无忧。而且,委托人还能通过遗产信托避免继承人因生活奢靡或不善理财而败光家产。
  利用家族信托进行税务筹划,合理节税。信托作为一种管道和桥梁,由于财产来源和最终归属的外部性,不需要对信托本身征税,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赋予了信托免税或递延税款的政策。最典型的就是遗产信托,可以避免当期巨额的税金,直至最终的分配。
  利用家族信托进行风险隔离,保护资产。因为信托资产独具破产保护机制,如信托的委托人和受益人不是同一人,如果委托人死亡、离异或破产,信托财产不会受其牵连,债权人或配偶都无权拿回;委托人破产,信托到期是转至受益人名下的。按照国外的有关法律,信托只管受益人是否拿到钱,而不管受益人拿到钱后给谁用或怎么用,破产的委托人就可以靠这笔信托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信托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可是信托到了中国却变为纯粹的融资工具,对委托人的作用也仅是一种以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的短期投资行为。随着融资领域优势的丧失,信托业是时候回归本质,为中国人管理日益增长的财富提供一条良好的路径。

  信托主业应转向财富管理

  当前,随着国内高净值人群数量不断攀升,造就了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的旺盛需求。海外信托机构也正在向我国私人财富管理市场加紧渗透。
  近几年,一些海外信托机构纷纷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建立自己的办事机构或是通过与各大银行私人银行部合作,加紧向我国的顶级富豪财富管理领域渗透。
  据报载,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及妻子张欣、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等均已通过在海外设立信托来实现家族利益最大化。而良好的信托设计对财产的保护作用在吴亚军与丈夫蔡奎离婚时可见一斑,双方通过早已设立的家族信托基金,完成财产分割,避免了股权纷争,维护了双方的权益,并保证吴亚军在龙湖地产董事会的绝对地位。
  因此,我国信托公司未来业务的逻辑起点必须从融资方的融资需求切换到投资方的投资需求上来,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资产管理转变为以客户为核心的财富管理。当然,国内的信托要向家族财富管理方面转型,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限制,我国尚没有建立如英美国家一样完善的信托法律制度及相关的经济制度,这是阻碍国内家族信托业务发展的重要障碍。
  大资管时代来临,国内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成熟的海外信托凭着当前国内信托业无法企及的制度优势,不断吞噬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尽快推进有关信托制度的立法,扬长避短、开拓创新,保住不断被抢食的“蛋糕”,将是信托业人士未来的一大奋斗目标。期盼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的制度以减缓富有人群日益严重的资产外流。
  声明:本版相关文章所述皆为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报不承担风险责任。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