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经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经理

银行分级理财产品遭遇“阵痛”
发布时间: 2016-05-18 访问: 字体:

■张永超

近日有消息称,基于担忧投向债券或者非标的资产的波动风险,银监会窗口指导多家商业银行,要求暂停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已经发行的到期之后不得再次发售,此外,发行任何涉及重大创新的理财产品,应提早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和报告。一时之间,银行分级理财产品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理财专家热议的话题。

吸引不同偏好客户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理财产品大有“彼可取而代之”之势,而如何去帮助那些以较高回报吸引公众存款壮大起来的理财资金找到一个“好婆家”,也就成为了投资专家研究的焦点问题。为了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银行需要联合互联网金融、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机构来不断创新理财产品形式,分级理财产品就是其中的一种金融创新。

分级理财产品通常会被分为“优先级+劣后级”的两层或多层结构,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认购类型。 一般而言,优先级投资者享受普通理财产品相对稳定的收益,对风险承受能力要求不高。劣后级产品具有杠杆投资的风险属性,预期的投资收益以及对风险承受能力的要求都会更高一些。

一般的分级理财产品会设定以劣后级产品份额净值为限,为实现优先级投资者的本金及约定的投资收益提供有限担保,在完成对优先级产品持有者的本金和收益的兑付后,剩余的收益归劣后级认购者所有。因此,劣后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但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事实上,劣后级理财产品经常会受到机构、私行客户等大客户的热捧,普通理财客户很难买到。

存在多重风险隐忧

此次银行分级理财产品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基于对市场风险的考虑。

首先是近期债券市场违约现象带来的警示作用。二季度以来,大面积债券违约使得银行理财资金遭受到一些损失,尤其是部分标榜高收益但自身管理运作能力偏弱的中小商业银行,其大多数理财资金是通过信托投资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或者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中间投资渠道投向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类资产及收益权,用“场内杠杆+场外杠杆”等偏高的杠杆率、激进的投资手段去追求利润最大化,资金一旦受损,投资者势必首当其中。

银行分级理财产品不同于分级基金,目前尚未做到投资透明化运作,虽然标榜“分级”二字、提出用“净值”估算,但是不能完全杜绝使用“资金池”模式的违规风险,需要一场提高透明化运作的变革。

产品投向较为单一。近年来的分级理财产品大多是投资于债券等资本市场上,业内也出现过投向陶瓷、手表、书画等高档艺术品的分级理财产品,购买劣后级产品的客户或是获得高收益、或是取得心仪的艺术品,但是因为投资标的的特殊性,使得这种尝试未能形成大趋势。

产品监管比较困难。虽说分级理财产品的资金大多投向资本市场,但被分散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多个领域,分别归属到不同的产业、行业、社会部门,各自的市场环境、经济周期不同,社会管理部门和监管渠道迥异,因此实现分级理财产品资金阳光化运作、防控金融风险很大程度上也考验着各级监管部门的能力。

银行分级理财产品如果确实被叫停,对于长期依赖高收益吸纳公众资金的中小商业银行影响会比较大,这意味着这些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优势将不断缩小,其投资管理、市场运作、防控风险、客户营销等能力或许也将面临全面考验。

叫停银行分级理财产品,对于商业银行的理财销售人员而言也会经历一重考验,未来客户经理需要在“KYC(了解你的客户)”原则的基础之上,引导客户正视自己的风险属性、接受相应的投资回报,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适合的客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