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调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调研

因势而动挖掘银行盈利增长点
发布时间: 2016-07-21 访问: 字体:

文/范俊林

上半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轮史上最短的周期轮回,经济走势很多方面超出预期。年初还在担忧经济下滑,但连续出台的地产新政让房地产热潮从一线城市转向二线城市,再次扛起经济增长的重任,也使得二季度GDP略超预期;尽管生产状况继续改善,工业增加值增速小幅回升,但投资增速快速回落,猪肉、蔬菜价格下滑,经济似已走完一轮“信贷-增长-物价”周期。回顾以往,这样的周期往往要走2-3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商业银行经营难度相应提高。一方面,资产创造面临需求不足。年初信贷大投放给了银行以量补价的机会,但很快再次面临信贷需求不足的难题。同时,央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MPA)下,通过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往来提高收益的通道受限。另一方面,不良延续快速上升势头。在供给侧改革政策推动下,部分企业破产加速,银行不良贷款有增无减。债券市场刚性兑付也加快破除,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34支、共计139亿元债券违约,涉及发行主体17个。受此影响,5月份非金融企业债券净融资近6年来首次负增长。

形势严峻,压力不减,商业银行面临稳定盈利、抑制不良和维持拨备的“三难选择”。面对新形势,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当从以下方面挖掘盈利增长点,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收益水平。

首先,资产拓展关键是瞄准加杠杆主体,拓展资金投放领域。非金融企业高杠杆,加杠杆主体转向政府、个人和金融机构,尤其是个人和金融机构加杠杆值得关注。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居民户占比接近40%,去年同期还不到30%。居民不但杠杆率低,近年来收入分配也更有利于居民,即使没有房地产,居民仍有加杠杆的空间和需求。大力挖掘居民信贷需求、丰富居民信贷产品,应当成为银行下半年资产扩张的重要方向。金融机构加杠杆源于金融自由化背景下资金跨市场配置冲动,主要体现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加杠杆,如证券公司发债及借助两融收益权再融资等。金融自由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银行应挖掘相关金融需求。

其次,负债关键是有效减少长久期高成本负债。有效投资需求相对储蓄短缺是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难题,市场利率因此被持续压低,目前已经10个经济体国债出现负利率。比较而言,我国存款利率放开后,受长期经营惯性影响,商业银行有强烈利率上浮拉存款的动力。我国储蓄率全球最高,储蓄压力更大。上半年房贷如此扩张,也未见信贷紧张,说明市场力量正推动利率水平回落。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仅有2.25%,而银行整体存款付息率接近2%,从央行融资有一定优势。同时,央行资金可得性也显著改善,上半年关键时点未见市场资金价格大幅波动。因此,当前环境下商业银行完全没必要再高息揽存,应坚决压缩高成本存款,减少利息支付,提高利差水平。

最后,中间业务应抓住资金跨境和跨市场配置机遇。一方面,金融对外开放度提高,内资外流和外资流入国内金融市场是大势所趋。上半年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给银行代理投资等业务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随着国内投资收益水平下降,境内主体全球配置资金需求上升,资本外流有增无减,为商业银行全球资产管理业务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跨市场资金配置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中间业务发展机遇。如各类金融市场投资者要求逐步降低,参与者多元化,为商业银行代理债券、大宗商品和贵金属等领域投资提供了条件。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