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调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调研

以数字科技赋能农村普惠金融
对金融机构支持宁波农户发展的调研
发布时间: 2024-02-07 访问: 字体:

■丁珊珊

近年来,宁波市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条主线,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农业强市建设。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72万亩和7.15亿公斤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0.1亿元,增长4.8%,再创历史新高。宁波市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助力当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截至2023年末,宁波全市农户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以上。

金融业服务举措与成效

宁波农商银行系统围绕农户的不同类型和经营规模,创新推出“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创客e贷”等数字信用贷款产品。截至2023年末,该系统已完成124万户的农户家庭信息采集工作,授信83万户,农户小额普惠贷款业务在全市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户贷款余额在当地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余姚农商银行以数字化赋能“道德银行”建设,开发“道德银行”微信小程序,使农户登入小程序就可以查询自己的道德积分和授信额度。鄞州银行打造“小闪贷”“如意贷”等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依托量化积分数据和征信数据,实现全线上自助服务,高效满足农户“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

邮储银行宁波分行积极参与、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户”“信用村”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该行面向产业链核心企业上下游、重点行业、商圈市场的个人经营者(农户、商户),推出“产业链经营贷款”产品,满足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客户可通过电子渠道线上申请、激活额度、支用还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建设银行宁波分行打造农户专属快贷平台,创新推出无抵押、无担保的“裕农快贷”产品,以农户信息建档为基础,建立农户准入评价及授信模型,为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全流程线上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截至2023年11月末,该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10.59亿元,比当年初增加35.79亿元,增速达47.86%。

农业银行宁波分行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协同经营,推动农户贷款扩面上量提质。2023年,该行农户贷款增量和增速在全国农行系统名列前茅。一是加大信息建档力度。该行辖属各分支行抽调人员积极组建包村团队,走村入户开展农户信息建档。截至2023年末,该行已建档农户达2万余户。二是扩大业务覆盖面。2023年,该行大力推动网点开展全员营销。2023年,该行农户贷款业务实现了县域和城区网点(不含分理处)全覆盖。三是强化多方合作。2023年,该行与辖内农业农村局、行业协会、涉农市场等外部机构开展合作,以产业集群批量授信模式为抓手,精准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家庭农场。四是开展产品创新。该行将工业厂房纳入“惠农e贷”产品的抵押物范围,优化“渔船抵押生产经营贷款”等区域特色产品,成功上线银担直连系统,与宁波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实现资料无纸化传输。此外,该行还创新推出“惠农网贷(甬农共富贷)”和“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等一系列新产品。

现存问题及建议

虽然前期金融机构在助力宁波农户迈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挥金融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推广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仍显不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较为突出。一是由于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较为封闭,农户在贷款的申请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对比金融机构及产品。二是很多处于创业初期的农创客由于技术不高、缺乏有效抵押物,无法达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准入条件。三是金融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以线下单户采集为主,无法批量采集,导致业务成本偏高。此外,目前建立的农户信用信息库主要用于农户信用档案的建立和信用等级的评价,但由于与农业、工商、民政、社保、税务等部门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导致一些农户的基础信息在采集后长时间未能更新,其对于信用评价结果的参考作用较弱。四是由于农户类贷款的金额小、定价低、市场风险较高等实际情况,基层客户经理对于业务开展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因此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金融机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找准切入点,持续提升农户金融服务的质效:

聚焦科技赋能,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应依托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风险控制方式向智能化转变,实现客户信息的精准画像、客户风险的精准识别,有效弥补客户基础信息不完整、获取难度大、管理工作量大等短板,进一步筑牢风险防控“三道防线”。

创新融资模式,强化信贷支持力度。应积极探索推广渔船、大型农机具、林权、土地经营权、活体畜禽等抵质押融资模式,拓宽“三农”主体融资渠道,推动盘活农村存量资产。金融机构应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和优势客群,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涉农信贷产品,积极探索涉农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此外,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实现农户信用信息归集并实时更新,推动信用信息与信贷业务联动,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农户的金融需求,开发“信用+”系列金融产品,全面构建“信用评定+融资对接”等综合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特色经营,推动政银深度合作。商业银行应紧紧把握乡村振兴带来的大量消费和投资需求,密切关注当地特色产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各级政府和各行业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重点是强化在信息、渠道、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银行、政府、行业协会、涉农企业等在各自领域的优势,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全方位布局“三农”市场,开辟新模式新渠道,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效果。

整合优势资源,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应整合信贷及相关业务条线的人力资源,组建一支专门且专业的农户信贷队伍,在商业银行整体组织架构内,促进营销机制进一步协同、客户资源进一步扩大、业务受众群体进一步提升,以此构建重点支持到位、专业服务到位、风控把控到位的农户金融服务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2/07 11: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