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调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调研

把握信贷供需新特点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发布时间: 2024-03-01 访问: 字体:

■王禹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旧动能降低,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往货币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厘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注重盘活存量信贷资金,优化信贷增量投向,进一步提升单位信贷投放的经济产出效益。

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增长,要素禀赋条件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的效用下降,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将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新动能领域贷款的快速增长,较好地弥补了传统动能领域贷款走弱留下的空间。截至2023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1.9%。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34.0%。此外,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1.2万家,获贷率46.8%,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

盘活低效占用的信贷资源对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至关重要。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是每年增量的10倍,需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升已有的各种形式资本或资产的使用效率,可能比新投放金融资源有更重要的意义。从实现方式看,一方面,对于期限较长的金融资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对于低效、无效的金融资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不良资产处置与交易、债转股等方式,对资产进行盘活和重整,将其从低效领域引导到高效领域,进一步提升存量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持续优化金融资产结构。

信贷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匹配度需进一步加强。为有效满足经济增长提质换挡的金融需求,银行在调整信贷结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贷“增”“减”在时间上不同步的情况,导致短期信贷增长出现波动。为此,银行应注重把握好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避免“冲时点”等不合理的信贷现象,确保信贷投放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以信贷的平稳增长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效支撑。

面对当前信贷供需新特点,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助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应适当调整风险偏好,进一步顺应新兴产业“轻资产、高投入、高风险”的发展特点,从知识产权、科研实力、创新成果、商业价值、再融资能力等维度,建立健全差异化的专属评估评价体系,分层分类设立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此外,商业银行应转变传统的信贷管理观念,在注重信贷增量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信贷流量管理。比如,按照资金用途和活化程度,进行贷款流量分类,对到期收回且不再续贷的部分,应该及时纳入年度信贷增量规模计划,并统筹安排用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放。在评价体系中,以新发放贷款总额为基准,强化激励导向作用。对于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进行长期续贷的部分贷款,应持续加强资金活化性管理,警惕出现信贷资金资本化的情况,防止企业长期占用银行信贷资金并替代企业资本金或自有资金的情况。

为提升全年信贷投放的均衡性,商业银行应进行项目储备和信贷投放的平衡摆布,弱化短期时点考核,补齐业务短板。同时,降低对客户信贷投放规模的过度关注,逐步建立客户融资总量考核机制,以全量资金服务平滑信贷投放的波动。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01 1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