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点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点评论

央行全面降准绝非大水漫灌
发布时间: 2019-01-08 访问: 字体:

■本报特约评论员

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

就在央行宣布降准之前,李克强总理于当日上午接连考察了三家银行的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央行随后闻风而动,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的执行力。

据悉,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此次降准的逻辑,如央行公告所言,主要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日前官方公布的2018年12月制造业PMI跌至49.4%,创2016年3月以来新低和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超出市场预期。全球经济面临下行拐点,预计我国出口增速将渐进放缓,而投资与消费受高债务率制约欲振乏力,企业与居民信心整体偏弱,银行信用扩张意愿不足,因此政策必须提前发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是开年即全面降准的最重要原因。

同时,今年1月份流动性缺口较大。过去两年,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工具和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来弥补流动性缺口,今年这种临时性安排已无法满足需求。除了春节前取现需求增加和缴税等季节性因素之外,还有两方面因素不容忽视:一方面,财政政策加力提效,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提前下达,债券发行较往年提前,将会给流动性带来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贸易顺差持续减少,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已连续4个月下降,同样也加剧了流动性压力。因此央行选择了全面降准方式。

此外,降准可以切实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成本较存款准备金要高,且由于要求抵押物,又导致了流动性分层现象,大型银行流动性充裕,中小银行流动性不足。全面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改善这些状况,每年可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而安排在年初降准,则有利于银行做好全年信贷工作安排。

央行此次全面降准是近期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表现之一。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删去了“中性”和“把住货币供给的总闸门”的表述,代之以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预示着后续将会有更多的边际宽松政策出台。

目前美国加息节奏正在放缓,中美利差收窄趋势转弱,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正逐渐打开。考虑到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预计后续仍有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动作。而考虑到央行工作会议今年对“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的安排,未来即便降息也更可能会调整政策利率而非存贷款基准利率。

央行降准后,周边资本市场应声而涨,人民币汇率却应声而降,不同市场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除此之外,降准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市场预期,这就需要政府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与此同时,应继续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项配套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从债券、信贷、股权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使央行放出的水能切实流向最需要的领域。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3/15 09: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