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点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点评论

拥抱金融科技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0-14 访问: 字体:

■黄鸿星


在近期召开的外滩大会上,网商银行正式推出卫星遥感技术,并宣布将该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全面商用。该技术将首批在690余个涉农县区推广,覆盖全国1/3涉农县区,在试用期,已经有超过5万农户使用和受益。我国成为第一个将卫星遥感技术运用于数字贷款领域的国家。

这套基于卫星遥感的信贷风控技术内部代号为“大山雀”。农户带着手机绕土地走一圈,或在支付宝上把地块在地图上圈出来,卫星就可以识别这块土地上的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再结合气候、行业景气度等情况,通过几十个风控模型,就可以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该技术的运用将缓解金融机构在农业信贷领域长期存在的风控手段不足、信用评估困难、人力成本偏高和审批耗时过长等难题,对促进涉农金融机构自身转型和战略调整,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等意义重大。

产业化、供应链体系、新型经营模式和场景,是金融科技助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着力点。为此,各机构应全面树立“金融科技”战略,打造创新金融支持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自身管理体系及产品服务创新,打造以智能化风控管理体系、智能化信贷审批体系等为代表的、融合特色场景需求的“智能”“互联网”式服务品牌。加大金融产品设计,进一步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准确把握科技时代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性需求。

农业自身的弱质性等特征,要求对新型农业的平台化、一体化和协作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涉农机构恰好可借助科技运用,深入参与到农业发展的协作网络中,并以科技手段将分散经营集中起来,跟踪和管理征信信息,缓解和降低信用风险。通过研发或引入风险监测技术体系,可对涉农资金发放、运用、回收及涉及的各主体账户形成闭环管控;通过加强对金融交易操作细节的风险监测,关注技术细节,可提高农业经营主体操作的准确性,降低时间及试错成本;通过量化和提前研判,则可对脆弱环节提前作出风险预警和针对性处置。

涉农机构要将贴近一线、满足现实需求作为依托科技、创新产品服务的基本出发点。金融服务创新要与涉农主体的积极性紧密对接,有效把握农村金融环境的特点,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普遍适用性。

涉农机构只有全面“拥抱”金融科技,及时调整升级金融服务,才能在更好地服务“三农”事业发展中,获得自身经营价值的最大化。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3/15 0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