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点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点评论

建好一个“圈”崛起两座城
发布时间: 2020-10-26 访问: 字体:

文/康 枫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关键节点,考虑到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复杂形势,结合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纲要》对推动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潜力巨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我国西部腹地,战略后方地位毋庸置疑,地缘优势独一无二,而且成渝两城百姓同宗、文化同源、经济同体、资源同网,两者在人口、经济、交通、教育、科技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度关联,集聚效应和聚合潜力巨大。

从城市圈的布局建设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之后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将推动西南片区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各城市共同搭建交通网、建设城市群、发展经济圈、打造增长极,而且推动成渝经济圈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相互呼应,构建东西南北四地联线格局,辐射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来看,成渝地区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在西部省份都首屈一指。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今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在西北西南城市群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部署上都赋予了成渝双城重要使命。《纲要》将有效承接和推动前期政策部署,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从“一带一路”建设视野来看,成都、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城市,处于“一带一路”大框架的中部,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前沿。成都、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已经成国内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产业带动最强的两大中欧班列。《纲要》显著增强成渝地区的国际地缘优势,推动成渝成为我国联通欧洲、东南亚和泛太平洋地区的枢纽要塞,对接“一带一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

金融机遇广阔

《纲要》聚焦成渝地区经济圈建设,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致力于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结合《纲要》要求,商业银行应深入挖掘成渝双城经济圈在政务通办、科技共创、要素配置、品质宜居等方面的建设机遇,着力提供智慧政务、科创融资、绿色金融、城镇化贷款等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唱好“双城记”。

在政务通办方面,商业银行可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搭建智慧政务平台,推动圈内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整合成渝为核心、周边地市为节点的政务网络,为经济圈内的人口流动、社保联办、企业营商提供线上化、掌上办的政务服务;同时,可以依托政务平台,拓展社保缴纳、生活缴费、企业开户、线上融资等金融业务。

在科技共创方面,商业银行可瞄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对辖区内的科技创新企业以及重大科技项目进行跟踪摸底,提供差异化科技金融服务。针对基础科研机构,加大财政性科研资金代理支付;针对创新型科创企业,充分结合成渝两地的创业担保基金、财政贴息补贴等,开展科创担保融资业务;针对成熟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上市等股权、债权融资需求,提供投行和投贷联动服务。

在要素配置方面,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成渝经济圈的建设离不开土地拍卖和流转,企业间的股权交易,政务通办必然带来政务数据要素的价值提升。商业银行可以把握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节奏,围绕土地、产权、数据等生产要素配置、交易和流转需求,为相关部门建立生产要素交易平台,并提供保证金管理、交易资金存管等服务。

在品质宜居方面,围绕绿色品质,提供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碳金融等绿色金融服务,为经济圈的城市绿化、污染防治、水体治理、新能源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围绕现代化品质,提供城镇化、基础设施贷款,支持城乡融合、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宜居品质,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更新完善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定专项信贷方案,承接政府专项债,开展PPP项目融资等。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3/15 0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