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点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点评论

多措并举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发布时间: 2021-01-13 访问: 字体:

■黄鸿星

“绿水青山”宜居,“金山银山”宜业。近期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会议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宜居宜业是党中央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绘制的美好蓝图,是中国现代化乡村发展的新愿景和新形态。

宜居宜业是乡村群众对和谐发展的美好向往。“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在过往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宜居宜业的要素更多在向城镇转移,广大乡村地区则由于种种限制,无法很好做到宜居宜业的整体提升。大力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对促进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发展意义重大。

促进乡村宜居,既包括物质和生活“硬件”,也包括精神和治理“软件”。要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构建生态优美、产业支撑、治理有效的现代化乡村新形态。在“硬件”方面,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规划发展水平;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软件”方面,要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补齐乡村治理短板,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乡村善治发展。在乡村善治中,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推进治理重心下沉,创新现代治理手段,探索“互联网+”等治理新模式。

促进乡村宜业,既要让农村人口“能就业”,也要让有为青年“好创业”,要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与城市形成差异化互动、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承接发展城市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增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活力。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要引导和扶持农民创新创业,加大创业技能培训,探索多元化创业风险分担机制。

金融要为服务乡村宜居宜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大支持。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在体系布局上,要发展适合农村地区专注于服务小微农户或农村经营主体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构建服务基层、覆盖全面、绿色普惠的农村信贷市场体系;在产品供给上,要依托乡村产业链延伸金融服务链,构建横向多样化、纵向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资源共享、要素共享和利益共享;在支持导向上,要坚持农村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正规化途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倾斜。同时,依托科技创新力量,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转型升级。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3/15 09: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