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点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点评论

凝心聚力支持种业稳健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1-20 访问: 字体:

■李 竣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今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会议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只有“中国种”,才能确保中国人碗里装的主要是中国粮,才能牢牢把握住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国家种质资源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落地建成,我国种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国家种子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以海南、四川、甘肃为主的三大国家级制种基地,52个杂交玉米和水稻制种大县,以及100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重点的良种繁育“国家队”基本形成。我国主要农作物的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已超过95%,主要畜禽核心种源的自给率超过70%,第三代杂交水稻等部分优良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但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种业市场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新形势,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种质资源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是保障国计民生的根本。上世纪80年代起,部分跨国种子公司通过并购合资、投资研发等方式,逐渐打开我国的花卉、蔬菜、玉米、水稻等农产品市场。不仅对国内种子企业造成了冲击,还给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带来了威胁。为此,我国相继出台政策法规,明确了农作物种业“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定位,并在2019年12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中指明,“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加大种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要实现种业现代化,必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投入。近三年,我国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9.39亿元,用于支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等方面能力提升。2014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开展了四大作物的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加快推进种业理论突破。启动并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建立国家种业成果公开交易平台,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健全激励机制,破除科技体制障碍。2020年,农业农村部出台相关文件,推进农业种质资源登记与大数据平台构建,压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主体责任。

金融机构应积极对接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及现代种业发展需求,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要强化政策性银行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职责,加大金融机构对国家种质资源库、制种基地、制种大县等种子基地“国家队”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源向种子保护、生产、收储等环节倾斜。要积极开展种子生产保险试点,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和转化的风险防范机制。金融机构要重点扶持龙头种业企业,鼓励引导企业提升育种研发能力、深化科企密切合作、建设种业基础设施等,支持符合条件的种子企业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并购重组。通过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我国实现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的转变贡献金融力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3/15 09: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