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点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点评论

减少的1.2万亿元居民存款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 2023-05-19 访问: 字体:

■杨 树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居民存款减少幅度相对较大,结束了延续数月的存款高增长态势。那么,存款到底去哪了呢?

季节性调节规律所致

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7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比高2个百分点。4月末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从存款结构上看,不仅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少4968亿元,企业存款也减少了1408亿元,同比多减少198亿元;与之相反的是,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通过观察过去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居民部门存款在4月份均会出现减少的情况。以2019年以来的数据为例,2019年至2022年,每年4月份居民部门存款分别减少6248.18亿元、7996.01亿元、15708.95亿元、7031.9亿元。由此看来,今年4月份住户存款减少量并非最多。季末季初的存款波动现象呈现一般规律,通常来讲,非金融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在季末的月份增加,下月降低。非银存款则与之相反,在季末的月份降低,下月增加。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在季度末有冲存款的需要,尤其是在每年“开门红”期间,银行更倾向于让理财产品在季末到期,使资金回流到存款,然后在下季度初发行新的理财产品承接。因此每个季度初居民存款有减少的表现。例如,2021年4月、7月、10月居民存款分别减少15700亿元、13600亿元、12100亿元。

多投资渠道分流

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加强,资本市场迎来较好发展契机。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9%、8%、5%和2%,在政策和热点催化下,数字经济和“中特估”等引发投资者关注,计算机、传媒、通信、电子和建筑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上涨39%、34%、30%、17%和12%。

理财市场逐步修复。受益于稳定且向好的股债市场,2023年以来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连续增长,理财净值持续修复,理财产品破净率逐步下降至合理区间,整体投资收益率水平较高。截至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环比回升1.2万亿至26.2万亿元,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持续下行趋势。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4.43%,环比上涨0.47个百分点。

储蓄型保险需求旺盛。在后资管新规时代,储蓄型保险产品是为数不多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刚兑投资属性的金融产品之一,以增额终身寿险及年金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内部收益率达到接近3.5%递增,本金无风险,可锁定长期收益,在复利状态下,时间越长收益越高。因此,这类产品备受风险偏好保守、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客户青睐。一季度,人身险公司实现银保新单规模保费超5200亿元,新单期交保费接近2000亿元,同比增速达55.5%。

信贷派生力量减弱

居民存款减少的同时,社融和贷款增长放缓。广义货币方面,4月末,广义货币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社融方面,4月新增社融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729亿元,相比3月的5.38万亿元也出现回落。信贷方面,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居民新增贷款数据走弱背后主要原因为:一是资产负债两端利率不平衡的情况下,居民持有的资产投资回报率低、债务成本高,部分居民选择提前还贷。二是银行在一季度集中冲量,贷款考核指标完成后压力缓释,居民经营贷款的投放力度减弱。若贷款投放放缓和社融增速放缓,存款派生也将可能放缓,影响存款增长。

一般来讲,存款减少与消费增长有一定关系。但是,结合4月金融数据与4月通胀和制造业PMI数据来看,目前国内消费和内需偏弱仍然是当下面临的主要矛盾,我国经济还处于修复性阶段。4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表现偏弱,环比上涨0.1%,高于上月,但略低于近10年来的平均涨幅;同比涨幅持平于0.7%,仍处于10年来低位。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走弱,4月份家庭器具、通信工具与交通工具3项耐用品价格涨幅均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居住服务价格弱于历史均值,衣着价格意外下降。而非居住类服务价格成为核心CPI为数不多的支撑。但也必须看到,4月份物价数据并未充分反映“五一”黄金周以来宏观经济在需求和消费方面出现的若干积极变化。下一阶段,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需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消费,持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5/19 1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