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点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点评论

大额存单“缺货”银客选择“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 2024-04-17 访问: 字体:

■本报记者 金 卉

近日,一则“招商银行不再新发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的消息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是招商银行,多家银行手机银行App上的3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产品也出现“缺货”,同时,部分银行1年期、2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利率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持平,产品优势不再突出。

一般来说,与同期限定期存款相比,大额存单具有投资门槛、收益“双高”的特点。作为“揽储利器”的大额存单,其长期限产品发行被按下“暂停键”,主要原因在于银行需要管控新增负债成本,降低高息存款占比,稳定息差水平。2023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对银行业维持净息差水平造成一定压力。招商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其净息差为2.15%,同比下降了25个基点。

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主要是追求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利息差。从2023年年报来看,不仅股份制银行中的“优等生”招商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六大行的净息差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幅度在19至31个基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监管指标,2023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69%,首次跌破1.7%的关口。

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与存款利率降幅不及贷款利率降幅有关,也与高储蓄率和贷款投放难相关。4月12日,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304.8万亿元,同比增长8.3%。但是,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9.4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万多亿元。

为更好地管理净息差,招商银行选择控制资金成本较高的3年期以上的大额存单产品额度。这一举措可能会引发其他银行的效仿、跟进。不过,不同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客户定位、自身流动性状况、负债结构等不尽相同,管控方式、范围、节奏也会有所不同。从目前看,存款定期化趋势没有根本性改变,商业银行破解净息差下行难题,需要在管控负债成本、优化资产结构上下功夫。负债端,加大对高成本存款的压降力度,如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3年期以上的大额存单等;下沉服务,加大源头获客力度;拓宽活期存款引入场景,沉淀低成本资金;强化财富管理和AUM(管理资产总额)的综合考核,促进低成本存款占比不断上升等。资产端,持续优化资产结构,通过一体化经营强化差异化竞争;“抓大不放小”,抓好中小微等重点领域客户贷款高质量增长;提高零售信贷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提升资产收益率。

商业银行压降中长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也是在引导客户把资金投向其他产品。部分银行机构已经开始推荐低风险理财产品、储蓄型保险等,在契合客群低风险投资偏好的同时,帮助客户锁定长期收益率。其中,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受到较多关注。此外,储蓄国债也能较好地兼顾收益和流动性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储蓄产品的替代,帮助客户构建多元化资产组合。4月10日,2024年第一、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开售火爆,印证了这一点。对大额存单产品有“执念”的客户,可关注大额存单转让服务。不少银行都提供这类服务,当大额存单持有者急需变现时,除了提前支取,还可通过银行平台对外转让,快速收回本金和部分利息;受让者则可接手这些存单,并享有剩余期内的利息收益。

招商银行表示,银行压降成本较高的中长期定期存款或存单额度并不是无限度的,会根据流动性状况、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对投资者而言,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应尽快调整心态,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进行综合资产配置。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17 1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