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银行科技

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助小微发展
发布时间: 2020-01-17 访问: 字体:


■姜 浩

1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2020年第一次会议。会议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要从货币政策、监管政策、资本补充、考核激励等方面研究出台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举措。金融委开年首次会议便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政策“组合拳”收效明显

2019年以来,国务院以及监管部门等连续打出政策“组合拳”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去年3月,银保监会印发《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再次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两增”目标,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五家大型银行要增长30%以上。

人民银行则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9年两次定向降准分别释放长期资金2800亿元和1000亿元;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支小再贷款余额达到263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1358亿元,增速达到106%。另一项值得特别关注的政策是,人民银行于2019年正式推出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LPR),这有利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2019年以来,政府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到2019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5%,有贷款余额户数2100多万户,较年初大幅增加380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64个百分点。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更是充分体现了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与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以及网点人员优势,创新模式,研发产品,全力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并通过一系列减费让利措施,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19年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超过55%,增速达到银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国有大型银行责任重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我国依然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转型压力、发展压力依然较大。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六稳”,特别是“稳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关键时期,国家对国有大型银行更好承担社会责任,在服务小微企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金融委、监管部门均要求2020年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要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不低于20%的增长。同时,贷款覆盖面也将逐步由头部优质小微企业扩大到资质相对较差的长尾小微企业,大型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将有所增加。此外,按照国家和监管部门要求,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还需要进一步降低,这就使得传统高收益覆盖高风险和高成本的小微企业信贷策略难以奏效。大型银行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改变传统发展思路,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水平

从国内外普惠金融特别是小微金融发展的经验和趋势来看,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的深度融合,在打破数据壁垒、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作成本、防控风险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可能路径与手段。

而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商业银行相比,在金融科技的运用能力、开发能力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型银行可进一步发挥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金融科技与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业务运作成本,进一步覆盖长尾化、零售化、小额化的小微企业。

首先,继续加快金融科技在小微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大型银行在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领域频频发力,成果斐然。例如,农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小微企业发放全线上纯信用贷款,2019年末,农业银行小微企业法人信用贷款增量占比达到58%,较上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

下一步,大型银行应继续加快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传统小微信贷模式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线上贷款投放。不断优化升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渠道以及内外部信息系统,在资源投入上向线上信贷业务倾斜,提高科技人员占比,强化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大型银行也应充分发挥实体网点优势,打造电子渠道与实体网点相互补充、相互协同的全天候服务体系,通过线上渠道提供标准化、零售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通过线下渠道提供贴身化、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实现全方位的服务覆盖。

第二,主动打破行业边界,借助外部力量加快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与发展。近年来,大型银行纷纷与科技公司、电商平台、信息服务中介等外部机构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开展跨界合作。

例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均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中企云链开展了合作,利用科技手段实时掌握平台上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小微企业数据及交易信息,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型银行与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外部机构在场景对接、获客渠道等方面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大型银行应进一步打破行业边界,与外部机构开展合作,基于第三方场景研发不同类型的线上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满足不同场景下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

第三,运用金融科技进一步打破银企信息壁垒。“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以及成本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大型银行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政府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小微企业信息平台建立信息交互机制,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获取小微企业信息的成本。同时,积极利用政府数据打造数据驱动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例如,基于税收缴纳、海关报关、工商登记等数据建立“银税互动”“银关合作”“银商合作”等新型融资模式。同时,大型银行还应对内部多年积累的海量小微企业金融交易数据进行筛选与分析,为主动获客、信贷决策提供支撑。

最后,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虽然监管部门对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有较高的容忍度,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但能否真正有效防控风险是未来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被有效控制在容忍范围之内,《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3.75%,较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但面临风险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大型银行在持续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同时,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在风险防控领域的巨大优势,建立具备信息收集、反欺诈、监控预警等功能的智能化小微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系统,提高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线上化、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