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银行科技

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应保护好个人隐私
发布时间: 2020-07-09 访问: 字体:

■ 仲劲峰 赵震刚

当社会生活全面互联网化之后,人们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数据被搜集、被滥用、被泄露的困扰,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在新技术背景下,个人的隐私边界正在受到冲击。现在随便下载一个APP,都会被要求获得若干项权限,用户明知这样做会泄露隐私,但为了正常使用软件,不得不“授权”访问你手机上的通讯录、相片和文件,用户毫无隐私可言。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某个商品稍作浏览,同类商品会迅速展现在你本人甚至配偶的手机上,一些音乐APP甚至能根据你播放的曲目来判断你的情绪。这些个人信息被随意收集和不当使用,带来了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种种问题。去年3.15晚会曝光的智能骚扰电话,一个机器人一天能拨打5000个电话,使用领域分布在房地产、培训教育、金融等领域,甚至被用来实施“精准诈骗”。

在金融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给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带来了交易模式的变革,使风险识别、资产定价、客户管理愈发精准,实现了更低廉的运营边际成本。对于大量长尾用户的金融需求,如果没有数据智能的发展,普惠金融无从谈起。金融机构为了提高交易效率,需要跨行业开展业务合作,从而使金融客户获得各行各业的快捷服务,但同时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进行了跨行业的整合和共享,金融消费者的个人身份信息、交易信息、联络方式等敏感信息也面临有效保护的问题,近几年来,见诸于媒体的金融隐私大规模遭遇侵犯的事件层出不穷。

2020年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行业标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对个人金融信息按敏感度进行分类,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规定了个人金融信息在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生命周期环节的安全防护要求。特别是明确了持牌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在金融服务中开展合作的标准、内容、范围和边界,细化了个人金融信息在各个阶段的处理方式和责任主体,对金融科技活动的各方参与主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被视为金融业数据保护的“合规手册”。

保护公民金融隐私权既是保护公民人身自由与安全,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当人们的消费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数字消费,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从传统意义上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向数据安全拓展。加强金融隐私保护需要从国家利益层面来推动数据隐私权的保护,需要不断强化对拥有大量用户数据信息企业的监管,加大对金融隐私权的保护力度。

如何在个人数据有限流通的前提下做好数据智能的赋能,成为当下金融科技的新课题。技术的发展要主动适应监管要求,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工作中存在的数据安全泄露风险。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信任问题,推进跨领域数据共享。通过发展能兼顾隐私的数据智能算法,对原始数据或者挖掘算法进行改进,使数据挖掘者在不触及实际隐私数据的同时,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工作。

凡事有利必有弊,随着监管的加强,如何在深化大数据应用和做好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做好平衡,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商业银行要以合规要求为前提,以数据应用为基础,建立和完善金融隐私保护的各项内控机制。从技术导向转变为业务和管理导向,进行统筹规划,构建智能高效的数据安全防控网,开展系统、全面、常态化的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实现数据安全与业务发展的平衡,使数据在不同场景下有效合规地使用,坚守底线,以切实行动给金融消费者以信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