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银行科技

加速金融创新服务数字贸易
发布时间: 2023-11-03 访问: 字体:

■车 宁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贸易历来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发力方向。自2022年起,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数字贸易,强调“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近日,商务部官宣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将于11月23日至27日在杭州举办,力图将其打造成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合作的国际公共产品,支持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

近年来,经济下行周期叠加新冠疫情冲击,世界各国普遍需求不振,增长乏力。在供给过剩、存量竞争的宏观背景下,跨境贸易也遭遇“逆全球化”的正面狙击,亟待寻求新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及其商业模式在全球大行其道,数字贸易成为大多行业挣扎复苏之下难得的一抹亮色,不但受到主要国家政府、贸易企业、科技公司的高度重视,未来也将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业绩增长的新蓝海,有必要围绕其特殊场景需求开展创新,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需要指出的是,数字贸易虽然在实践中如火如荼,发展迅猛,但在概念上却还是莫衷一是。按照《数字贸易度量手册》(2023)中的定义,数字贸易是指所有以数字方式订购和以数字方式交付的国际贸易。而按照《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2》的定义,数字贸易是指数字技术赋能,以数据流动为关键牵引、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平台为有力支撑的国际贸易新形态。

即使概念上众说纷纭,规则上标准不一,但就共性而言,不难看出数字贸易起源于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商,可以视为后者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升级版”,其突出特色是贸易方式(含支付等金融工具)和贸易对象的数字化。以国际可比口径计算,数字贸易无论在全球还是在我国都潜力巨大。一方面,全球数字贸易出口规模连年增长,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增速明显提升,截至2022年总量达3.8万亿美元,占服务出口比重超过54%。另一方面,我国数字贸易近年来增长迅猛,份额在十余年间增长近四倍,顺差规模在2022年底达449亿美元。

我国数字贸易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已为各方瞩目。在金融领域,商业银行很早就布局跨境电商,以金融科技为主要驱动为客户量身打造产品方案,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金融科技底座方面,工行、农行等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货权可控、物流追踪,创新基于物权的数字仓单质押融资,在此基础上打造数字信用体系,提升数字化智能风控能力;电商金融服务方面,商业银行以契合场景的综合支付解决方案为突破口,积累多元数据,进而针对跨境电商收单支付等具体需求,推出智能化大数据融资产品,持续完善跨境电商金融产品体系。不仅如此,商业银行还积极联动海关等贸易部门,围绕政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金融服务,建行、中行等甚至还搭建了银行自营的线上跨境撮合服务平台,前移原有营销环节,赋能境内外机构获客、活客,提高客户黏性。

展望未来,数字贸易虽然还面临各国管制规则不一、数据安全互信缺乏等挑战,但蓬勃发展的数字科技仍使其充满发展想象。抢抓数字贸易市场风口,补齐数字普惠金融短板,以此带动自身业务、运营的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寻找增长第二曲线过程中的“必答题”,未来需要在如下方面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做好技术储备。尤其是重点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最新进展,集中资源在数字权利确权和新型风险防控上取得突破,有效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产品体验,从根本上筑牢数字贸易金融服务根基。

融入场景生态。在用金融科技切实提升自身服务、风控能力的基础上,依托开放银行丰富直联以及API(应用程序接口)等技术应用,重点围绕目前蓬勃发展的以数字方式交付的国际贸易场景需求,从2G(政府)和2B(企业)两端发力,为客户打造一站式、智能化、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

创新内部流程。数字贸易在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服务)流上的特殊性,必然通过金融服务反向传导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后者需要将其纳入数字化转型中统筹考虑,基于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数据价值等目标重塑前中后台衔接流程和业务管理制度,真正建成面向未来的数字银行。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1/03 09: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