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回归本业强内功 缓解企业融资难
发布时间: 2014-09-12 访问: 字体:
  近来,各界反映全社会融资贵、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十分突出,据有关方面测算,2010年以来企业融资成本逐年攀升,至2013年底企业债权融资平均成本13.21%,通过银行渠道的融资成本为9.7%,通过影子银行渠道的平均融资成本为18.28%。
  正规途径的融资难、融资慢催生了影子银行、民间借贷和高利贷,大量的资金也逐渐脱离实体经营,投向虚拟经济,金融牌照和类金融业务成为时下最为火爆的行业。
  上述现象的产生和银行业自身发展不无关系。基于无序竞争,社会征信碎片化,银行业务经营所仰赖的金融生态环境正日益恶化,原本依靠内功可以化解的矛盾,被迫引入业务外包或工序外判。部分银行员工“误把东家当商家”,不是从战略上维护信贷客户的利益,而是认为流程越复杂、工序越外包、中介越健全,自身的业务也显现审慎与安全。“错把商家当东家”,为那些多收费、少服务,只收费、不服务的中介开创收益来源,错误构建自身的利益链条,让信贷客户与持续利润的创造者承载过多融资成本,侵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后劲。由此进一步推高融资贵,加剧融资难、融资慢。
  近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包括通过定向降准、定向实施对“三农”和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激励,推进银行业发展社区金融服务,改善融资环境,这都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真正要治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还需要商业银行回归本业,认清利益格局与风险传导机制,科学合理地自主定价,审慎运用社会中介服务,构建与信贷消费者彼此忠诚、休戚与共的关系。
  回归本业强内功,需要明辨形势。应当看到,最近十年的金融爆炸式扩张,促成了部分商业银行偏离“审慎经营”与“信用中介”的传统。商业银行“冲时点”、“做回报”、“搭售业务”、“资产池”、“表外业务”成为社会诟病的问题,并且一些银行把最近五年特殊宏观环境下的“高杠杆”当成银行业的常态,对于已经明确的“去杠杆”重视不够。为此,商业银行要认真吸取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坚定回归本业的道路,增强内功与定力。
  回归本业强内功,应当认清主辅慎中介。商业银行必需端正对客户及其服务需求的认识,清晰识别谁是财富与价值的创造者,谁是依靠与主导的力量,谁是辅助与补充的力量,谁是需要限制或改造的力量。必须指出,信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信贷消费者的忠诚与战略合作,始终是商业银行的利益源泉。应当清理和识别依附于融资服务链条的社会中介,审慎工序外判、服务外包,科学运用市场化的服务体系与功能协作,为信贷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廉价、便捷的配套服务。商业银行应清理并杜绝通过关联公司对个人、小团体的利益输入,杜绝将信贷消费者作为此类寻租的工具。严禁银行员工联合并会同社会中介对信贷消费者的不当利益追逐,近而推高融资成本。对于社会中介的低效与有损声誉的合作,需要商业银行自觉清理与精简,确保在收益与风险相对均衡的前提下,共同对信贷消费者提供互利互惠的业务与服务。
  回归本业强内功,还需要实现分类定价科学化。商业银行针对信用、担保、抵押、质押贷款,应当合理匹配并确定本行的业务流程、匹配的信贷期限、利率浮动区间、协作中介、服务费用,以透明化的融资方式,赢得市场消费者的欢迎,得到社会与同业的认可。
  经济上行或通货膨胀下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容易被人们忽视。而当经济下行或者出现通货紧缩,银行往往因为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众矢之的。正因如此,商业银行需要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在利率市场化下共同为信贷消费者提供低成本、高效能的信用中介服务,练好内功服务信贷消费者,用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尊重,实现自身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