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寻求贯彻“稳增长”与保持经营质量之间的平衡
发布时间: 2014-06-13 访问: 字体: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调结构的同时实现就业与国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是新一届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进入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四月份以来,国务院先后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以多种“微刺激”手段,保证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积极稳健地运行,也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清点最近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不难发现,财政部门加强了支出预算管理,加快资金支付进度;中央银行则采取“定向降准”、专项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微刺激”。近两个月的“微刺激”措施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先明确重点支持领域,然后侧重于解决资金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从而真正激发经济活力。
  通过“微刺激”实现“稳增长”离不开银行信贷的支持。但是自去年以来,受到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攀升,截至2013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比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钢贸、造船、光伏等产能过剩领域以及抗风险能力差小微企业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多重因素叠加下,银行业不良信贷暴露或许仍将持续。
  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配合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另一方面要保持自身较好的经营质量,如何在这两点之间寻求平衡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商业银行要积极响应政策刺激与战略转型的双重需要,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通过小微企业贷款,银行不仅可以依托小微企业开展各式各样的中间业务,还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定价的方式,以价补量,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此次定向降准虽然受到存贷比、贷款规模、资本充足率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银行实际释放的资金总量有限,但其支持三农、小微的政策信号,利好小微和三农贷款占比较高的相关金融机构。从16家上市银行2013年报来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已经普遍高于全部贷款。
  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减少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对于那些不符合政策导向的客户,主要是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标准、产能标准等“红线”以下客户以及产能过剩行业中经营风险较高的客户,商业银行要减少对其的信贷支持。在信贷实践中,是否是产能过剩行业的业务甄别难度很大,要注意增量控制与存量调整,避免“一刀切”式的做法,既要响应国家政策调整的需要,又要避免断崖式的调整所带来的信贷损失风险。
  通过金融创新,增加对服务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3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46.1%,首超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大的产业。由此,第三产业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已经没有悬念。商业银行要站在自身战略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增加对服务业金融支持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全面进入服务业的步伐,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特点,综合运用各类融资产品,如供应链融资、现金管理、电子化产品、投资银行产品等,为现代服务业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最后,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要将风险控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同时,要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关注和严防重点机构、区域、行业的客户风险以及输入性风险。尤其是房地产和政府平台相关贷款在银行业整体信贷中占比较大,其蕴含的系统性风险将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走势的关键因素,需要重点予以关注。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