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定点清除梗阻 让金融血脉通向“实”处
发布时间: 2014-06-06 访问: 字体: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进行了部署,明确将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关于“定向降准”扩围引发业内关注。
  与之前“定向降准”指向农村金融机构不同,本次会议提出“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实际上是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相连。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金融十条”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健全金融体制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实体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在此背景下,“定向降准”扩围不仅意味着信贷投放的增加,也意味着管理层试图通过政策引导来改善信贷投放的结构,促使信贷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就在业内估算“定向降准”将释放多少亿信贷资金的同时,关于市场“不差钱”的争论其实一直不绝于耳。这种争论有其存在的道理,因为无论从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看,还是从财政刺激计划看,全国各地理应“不差钱”。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16.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今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7.18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3.79万亿元,同比多增2413亿元。而财政刺激则可从审计署2013年第32号公告中看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然而现实却是实体经济和地方政府均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资金饥渴症”,连银行业与股市也不能幸免,前者竟会“闹钱荒”,后者一直萎靡不振,让人不禁感叹“钱去哪儿了”。
  根据笔者的观察与理解,一部分钱只在金融行业内部空转,玩“钱生钱”游戏,与实体经济不沾边。另一部分钱可能流向海外,人民币在境外的规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扩大,一个例证是:由于离岸人民币交易的日趋活跃,在2013年,人民币跃升为全球前十大活跃货币。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钱沉淀在楼市,归因于楼市的非理性繁荣及老百姓投资渠道的狭窄,这些钱连同其购置的房屋,都处于闲置状态。
  因此,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单纯以数量型工具来刺激经济,可能只会加剧上述现象,而不会导致资金更多流向实体。如同一个病人,其病症在于部分血管不畅。如果只是给他输血,而不解决血液局部梗阻问题,对于病情的缓解是徒劳无益的。他患的不是“缺血”,而是血液循环不畅。只有疏通血管,让身体的健康血液能流向组织、器官,才是治病的关键。目前一个尴尬的局面是,承载着社会维稳、民生大计的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因为种种原因难以获得金融的支持,造成这些领域被边缘化。由于通道被阻断,资金不能正常输送,一些实体经济生存状况堪忧。从这个角度讲,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实际上是创造条件,让金融资源的分配格局趋向合理,促使一部分资源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
  这次国务院会议传出了一个信号,就是对金融机构进行差别化监管。谁支持实体,谁就能获得更好的待遇。通过正向激励,来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今后,监管层应构建一套指标体系,来全面客观地度量一家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程度与效果,并以此为准,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对服务实体较好的机构,让其在存贷比、存准率、不良贷款容忍度、税收、再贷款以及优先股、专项债的发行等方面享有一定优惠,从而引导金融机构脱虚向实,避免产业空心化与金融泡沫化的发生。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助理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