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深化“银担”合作 力拓中小企业融资新途
发布时间: 2011-07-06 访问: 字体:
  今年以来,CPI保持高位,货币政策继续稳健基调。近日央行年内第六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次冻结了商业银行3800亿元资金,银行可贷资金减少,信贷结构进一步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多种因素叠加,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提高市场效率、提升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都发挥着大型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多方共同发力。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是其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经营上的不确定性大、缺乏信用记录使银行在为这部分群体提供贷款的过程中面临着更高的信息成本与风险,因而银行往往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连接中小企业及商业银行的桥梁,不仅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得以缓解,中小企业也能获得所需的资金。
  数据显示,2010年末中小企业贷款较上年多增加3100亿元,其中融资性担保机构发挥作用明显。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广大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未得到有效满足,特别是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今年以来的银行信贷再度收紧令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对于资质等各方面综合评定并不十分占优的中小企业群体来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只得另辟出路,向民间借贷伸手求助,但是高达20%—30%的利率又让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笔者认为,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日益凸显,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探索“银担”合作新路,应是今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我国自1998年开始了融资担保体系试点工作以来,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底,全国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共计6030家,全行业资产总额5923亿元,在保余额总计达到11503亿元,担保代偿率0.7%,损失率0.04%,拨备率(担保准备金余额/担保余额)为3.1%,拨备覆盖率(担保准备金余额/担保代偿余额)为507.3%。取得成绩的同时,担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行业市场定位不清、机构和业务运作规范性差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弱化等。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所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担保公司“中科智”险些倒下,牵连上百亿银行贷款,放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融资性担保机构要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市场化运作的审慎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承保能力;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新业务、新产品,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比率;加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建设。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绩效考核要从包括资产质量、资本比率、业务质量、风险管理、项目收益、盈利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并将其层层落实到最小组织单元,同时量化指标体系,合理确定指标权重结构,且需要确定不同的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构建再担保体系,为担保机构增信分险,促进其担保功能扩大和信用能力的提升,扩大担保规模,从而更广泛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银行业与担保行业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前景。经担保机构担保后的中小企业较直接申请贷款具有诸多优势:企业如果直接使用固定资产申请抵押担保,一般贷款量只能达到六成,而如果由担保公司进行抵押贷款申请,贷款量可以达到七到八成;在抵押物的选择上担保公司也有其优势,商业银行不接受机器设备等作为抵押物,而担保公司不仅接受土地、房产等作为抵押,包括机器设备、知识产权等都可以作为抵押物向担保公司申请担保,这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有帮助。截至2010年底,与融资性担保机构有业务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共计10321家,较上年增长27.1%;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8931亿元(不含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贷款),为14.2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性担保。
  可以看到,银行和担保公司未来合作的空间很大,就进一步深化“银担”合作机制而言,首先要更好地实现业务上相互补充、互利共赢。银行和担保公司是典型的互补性行业,业务上做大做强对双方都有利;其次,经过股份制改革上市、现代银行制度的构建,银行的风险管理已经进入到了精细化程度,而担保公司无论从人员,还是从经验方面,都存在较大欠缺,有效借鉴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技术对于提升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非常重要;第三,双方利用贷后的“共同监督”机制,可以合力推动中小企业的稳健成长。
  为了促进“银担”深度合作,未来监管当局要进一步完善对融资担保行业的扶持政策、落实抵押、质押的制度环境;推动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加强透明度建设,尽快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鼓励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县域和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加强对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服务;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依法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可以预见,中小企业亟待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信贷政策的调整将会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并为深化“银担”合作带来新契机。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