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就外界关心的中国经济和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发表观点。
易纲谈到,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稳定,预计今年能够实现6.5%的增长目标,也可能略高。价格水平处于良性区间,目前CPI为2%,PPI为4%,预计全年CPI略高于2%,PPI在3%至4%之间。企业利润增加,税收和工资收入也处于不错的水平。国内消费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国际收支来看,对外盈余在持续缩小。中国经常账户长期保持盈余,在2007年达到峰值,占GDP的10%,此后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全年可能小幅盈余,预计不足GDP的1%。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已主要由国内需求推动,消费和服务业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对外盈余不断缩小。
货币政策方面,易纲指出,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今年年初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有所下降,从年初的4%左右降至目前的3.6%,同时,7天逆回购利率也有所下降。
在提及年内4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的问题时,易纲表示:“有人担心我们是否在放松银根。我的回答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如果你看广义货币(M2),其目前增速在百分之八点几的水平,广义货币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相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约为10%,也处于合理水平。综合上述因素,可以得出中国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的结论。”
在回答现场提问时,易纲表示,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也足以应对不确定性。
对于贸易摩擦,易纲明确表示,“我认为贸易摩擦给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巨大。”过去几天,IMF发布了相关模型,预测了贸易摩擦对主要经济体和全球的负面影响,对此,易纲持认同态度。他表示,贸易摩擦将造成很多问题,导致负面预期和不确定性,使市场产生紧张情绪,这是市场不喜欢的。
关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易纲表示,可以看到,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外资企业的出口占比较大,约占45%;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也很高,几乎达到45%;国企出口的占比仅为10%。从上述结构可以推断出贸易摩擦和征收关税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影响。
易纲表示,下一步,为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将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同时,大力促进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包括金融业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