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货币政策显效但传导阻梗仍需解决
发布时间: 2018-10-22 访问: 字体:

■本报特约评论员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增加9595亿元,这相当于去年全年这一指标水平的1.6倍!央行10月17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此前累次定向降准的效果正在显现,更多资金正在向实体经济流动。

此次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中,超出市场预期的数据有三个:一是9月末M2余额180.17万亿元,同比增长8.3%,货币供应量持续平稳增长;二是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8万亿元,同比多增1119亿元,持续了前期的高位;三是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1万亿元,比上月多2768亿元,为今年年内次高。金融数据表明,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正在发挥作用,未来实体经济有望保持基本平稳运行。

具体的融资结构也在优化。数据显示,9月末,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中,科学研究和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业企业贷款增长迅速,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9.3%和64%。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25万亿元,同比增长34.4%,比同期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高9.9个百分点。

面对金融数据企稳、资金脱虚向实的成绩,我们也要冷静地关注到金融数据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拿此次的数据亮点之一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来说,央行决定从9月起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尽管9月大额专项债券净融资额带来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但无论何种口径下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下降的现实未变。虽然企业贷款整体上升,但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是主要增长点,企业融资主要是为应对短期流动性需求,长期资金需求仍有待恢复。

当前,美联储渐进加息,国际金融市场颇不平静,国内市场也受到影响。对此,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面均有调整空间,但下调利率受中美利差限制,下一步(定向)降准概率相对大些。虽然年内多次降准,但从更长时间来看,当前的存款准备金率还在12%以上仍旧处于较高水平,而之前(1999年至2003年)的历史低位是6%左右,逐步将偏高的存款准备金率调至与当前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水平是我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措施。

在货币政策支持下,还应着力解决货币政策传导问题——畅通“宽货币”到“宽信用”之间的传导,这才是关键一环。传导不畅的根本原因是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失衡。从供给侧来看,“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表外资产回归表内,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风险偏好依然不高。所以,尽管是“宽货币”,但资金并没有流入小微企业,而是在银行间市场不断积聚,小微企业还是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需求侧来看,在经营风险较大、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变得更加保守,不愿意通过高成本借贷资金进行扩张。企业投资不足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意愿缺乏产生了“共振”,使得目前信用仍处于紧张状态,而这种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无法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本身来解决。

只有恢复市场信心,才能看到小微企业融资条件的改善。因此,政策重心下一步应放在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上。从供给端看,需要政策引导资金定向进入小微企业,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而不是涌入房地产等行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从需求端看,现阶段财政政策可以更为积极,比如适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重心应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总之,需要从货币、财政、监管、产业等多个层面共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最终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9 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