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十二五”农业农村新机遇(上)
发布时间: 2010-11-10 访问: 字体: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总结过去5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5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标任务及思路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十二五”末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条件显著改善,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转移就业总量达4000万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达到8000元;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更加和谐;农村文化事业、教育水平、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实现统一规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实现有序流动,城乡产业关联度进一步加强。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形成,农民工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县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时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重点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一)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仅为48%,中低产田比例高达67%。“十二五”时期,要把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提高耕地质量,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随着大中型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已成为改善农田灌溉条件的制约因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要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形成各方力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二要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健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
  部分地区土壤退化、养分失衡导致耕地质量下降,要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一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二要进一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等项目实施机制,提高补贴标准,扩大实施范围,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三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进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稳产高产农田比例。
  以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重点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十二五”时期,要围绕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科技创新既要“顶天”又要“立地”。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加大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二是农技推广要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加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实施力度,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承担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项目,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新格局。三是农民培训要以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加快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努力克服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对农业科技应用的不利影响。
  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前我国农业产业体系还不健全,农产品优质品率不高。“十二五”时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区域的扶持力度,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二是要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要继续推进高产创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水平。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要推进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提高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畜牧、水产等养殖业要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支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加快良种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
  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十二五”时期,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突出位置,发展节约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镇就业定居,农业从业人员逐步下降,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已初步具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二是引导一部分农户退出承包地,增加人均土地占有规模从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首先,要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抵押等更加完整充分的土地财产权利,加强对农户承包权的物权保护。其次,要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第三,探索建立经营权流转补贴制度。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起覆盖全程、综合配套、高效便捷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农业服务规模,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22 10: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