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新兴产业与商业银行 新材料
发布时间: 2010-09-08 访问: 字体:
   产业升级 材料先行

   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克健专访

   本报记者 曹凯

  新材料已被国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之应用越来越广泛,新材料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它对科技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那么,国家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新材料的发展,我国新材料发展的现状、瓶颈和方向在哪里?商业银行又该如何介入和控制风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克健教授。
  记者:您认为国家为什么会如此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把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李克健:首先,材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撑。当前,以新材料为基础的一批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许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热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例如美国政府在1991年和1995年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均将新材料列为重点项目并位居首位;日本政府也把开发新材料列为国家第二大目标,认为新材料技术是推动21世纪创新和社会繁荣的力量,提出以新材料为基础,促进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巩固其经济大国的地位。
  其次,我国的材料科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奠定了产业基础,一批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关键新材料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材料、高可靠性陶瓷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了一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了材料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新材料在促进我国基础原材料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新材料产业为“西部大开发”、“奥运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提供了关键材料,有效的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对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
  因此,无论是从未来发展战略上还是从国防和经济结构调整等现实意义上来说,新材料都应该被高度重视。
  记者:对于新材料产业的特点与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李克健: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正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创新发展时期,新材料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支撑和先导,其研究水平和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概括起来,新材料行业具有覆盖范围广、关联度小;投资和技术高度密集;高风险、高收益等三方面的特点。
  目前,我国新材料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相适应的门类齐全的新材料研制和生产能力。但是我国新材料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半导体材料的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深加工能力低,设备引进一直受到国外制约,影响了行业竞争力的提高;稀土材料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不是产业大国,由于存在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造成国内外市场严重过剩,价格下降;纳米材料的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并不落后,但产业化方面却是障碍多多,真正形成产品的多是初级产品,盈利更是不多。
  记者:中国是一个“材料大国”而不是一个“材料强国”,那么,您认为中国该如何实现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方面的转变呢?
  李克健:中国要想从世界材料大国向世界材料强国转变,还有一段路要走,那就是要达到所生产材料的品牌、产量、专利和标准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能力做到有效利用本国资源,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处理在材料生产及应用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一批国际所承认的学术带头人活动于国际论坛,在国际材料科技期刊中占有一定地位,并被世界同行广泛引用。这需要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一如既往的追求,更需要创新环境和制度的不断革新。
  过去,我国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发展大体处于“跟踪”阶段,所需新材料也大体属于“仿制”,独创性明显不足。在这一时期可以说“一代装备”带动一批新材料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我国已逐步进入“自主创新”时期,一种自主创新新材料的出现,将成为自主创新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因而应该说“一代新材料将催生一代新装备”。“材料先行”是新时期的重要特征,也彰显了人才培养和材料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应该做到国家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产业模式,重点支持一些关键性材料的产研,使其他辅助性材料以此为依托,进而形成坚固的产业链条。
  记者:一些新材料行业如今已成为一些风投和私募的投资热点,那么,新材料产业有哪些风险呢?新材料行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商业银行又该如何介入和控制风险呢?
  李克健:从风险的角度看,首先,由于应用领域的进步,对新材料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研发风险相应提高;其次,新材料品种多,大批量产品相对较少,由于工艺集成度加大,生产流程缩短,

[pagebreak]--------------------分页符--------------------[/pagebreak]


存在行业风险;第三,由于技术发展迅速,新材料本身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产品风险加大。就某个具体项目来说,其技术是否过硬、产品是否适销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银行对新材料产业更是缺乏行业知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
  因此,商业银行介入应该充分评估和规避风险。建议银行在介入该领域的初期,可以采用银团贷款,债券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银团贷款相对双边贷款来说是分散风险,提高银行与企业谈判地位的有效途径,各家银行可以从资金投入环节了解并影响企业整体投资路径和发展进程,从而避免企业过度投资和融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也是分散银行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有效产品,而且还能扩大企业在资本市场知名度。
  鉴于新材料产业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新材料产业的成长也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建议银行应及早介入,支持那些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企业发展。首先,银行可以适当放宽新材料产业融资的准入门槛,对于一些技术力量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应该区别对待,为其提供一条龙的信贷服务。其次,银行还要不断创新信贷担保方式。新材料产业多为高科技产业,企业知识产权、声誉等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主要财富,而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比重不大。在传统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认可的担保品往往正是土地、厂房等这些有形资产,银行传统的信贷担保方式不利于新材料产业的银行融资。
  
  
新材料产业:创新才能稳固“基石”

   草芥

  也许不久的将来,电影《哈利波特》或者小说《隐形人》的隐形衣或将成为现实。据报道,科学家们近期发现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新材料能够改变光及其他放射线的传播路径,使其绕过某一物体,这就使得物体的“隐形”成为可能。这就是新材料的魅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新材料的神奇一面正在被人类逐渐探知。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业波及效应不断提高。虽然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
  而发达国家为了争夺在新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制订了多个层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并与专利、知识产权、商业战略紧密挂钩来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当发展中国家的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用知识产权、专利壁垒来限制这些国家该产业的发展。如:硅材料、无铅焊料和高性能磁性材料等国际高端新材料的生产和研发市场基本上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大公司所垄断,他们在新材料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资金、人才和品牌的优势,在高附加值新材料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
  科研能力差且产研转换效率低已成为我国新材料发展的掣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制度、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打造品牌是我国新材料产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正在孕育中的机会

   农总行公司业务部 李海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是在我国应对经济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方面,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需要启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不可能再延续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亟需启动节能环保型的产业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成长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起步阶段缺乏规模经济效应,注定我国在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期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建设,这就更是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同时,新兴战略产业在助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这也为银行的金融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上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以及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是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的方向性选择。目前,传统行业占据了大量的信贷空间,往往占银行信贷总量的60%-70%;其中不乏一些风险较高的行业,而随着整体经济运行环境常态化以及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部分信贷资金形成实质性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也在增大。以房地产信贷市场为例:由于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逐步增加,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中的不审慎行为可能加剧,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链条效应或将重现,信用风险隐患可能上升。相比这些传统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代表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国家重点发展和支持的领域,有利于改善银行的信贷结构。
  从市场规模上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一片新的“蓝海”,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规模化,庞大的资金需求必然派生出巨大金融服务需求,这无疑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仅以广东省为例,按照广东省政府的部署,近期内将在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三个新兴产业率先突破,“十二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将每年拿出20个亿、5年投入100个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百亿财政资金拉动千亿社会资金投入、打造万亿新兴产业规模。由此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市场需求巨大。
  从银行业务发展上看,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个性化服务为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新兴产业还处于孕育期,其本身产业发展尚不成熟,融资能力不足,在资金需求上亟需银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向发债企业提供投行服务、现金管理服务以及在产业整合或并购中提供咨询服务等。事实上,为了尽早介入,分羹市场,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为新兴产业量身定做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如:工行无锡分行今年要求各支行积极支持传感网等新兴产业企业发展,通过“1+N”的创新信贷产品组合,为风电、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度身定制信贷产品,并以“产品+园区”、“企业+第三方”、“联保联贷+第三方+园区”等模式,满足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兴战略产业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新兴战略性产业往往会受到资本金缺乏的困扰,资本金不足将影响项目的启动,会制约项目的后期融资。目前,商业银行在股权融资领域的金融产品有限,主要包括并购贷款和信托融资,而两者在融资目的或资金筹集渠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多为高科技产业,企业知识产权、声誉等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主要财富,而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比重不大。在传统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认可的担保品往往正是土地、厂房等这些有形资产。这就给银行信贷支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一方面,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股权融资产品创新,扩大项目启动资金来源,提高项目启动效率;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适当放宽新兴产业融资的资本金比例要求,降低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准入门槛,有效放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此外,银行应当在信贷担保方式上加强创新,将知识产权、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担保能力进行合理量化,拓宽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信贷担保渠道。
  
  
   精心取材谋发展
  
  主 持 人:曹 凯
  特约嘉宾:杜征征(渤海证券首席分析师);
   曾献勤(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
   韩 蓓(农总行战略管理部);
  
  主持人:当前,我国关键材料技术被国外垄断,而国内新技术研发少、技术力量薄弱、创新不足,未来国家如何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杜征征:对于上述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发挥政策、舆论和融资方向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促使区域内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才和技术等要素合理、有效地流动;创造条件、降低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为地区经济发展出力,并为其中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支持;推动法律服务、技术咨询、产权交易和技术市场等中介机构的建立,使其在整合科技资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开放式产业体系和资源配置机制的建立,鼓励企业与国际创新网络建立强有力的接口,聘用国外人才、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鼓励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整个新材料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减小企业负担。对新材料生产企业在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过程中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酌情减免征营业税。
  韩 蓓:我基本同意上述5条政策建议,此外,还有以下补充。目前各方观点普遍认为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原创性不强,但实际上原创包含着两个含义,即科学的原创和技术的原创。新材料领域在坚持

[pagebreak]--------------------分页符--------------------[/pagebreak]


科学原创的同时也要重视技术的原创,整合存量资产的技术结构和产业化能力,将技术原创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产力,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符合产业化要求的产品。政策应该对技术原创同样给予支持;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是我国新材料产业需迫切解决的问题,需要组织、人事、激励等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主持人:对于产业集群的一窝蜂盲目重复建设有可能会造成新材料的产能过剩,下一步应如何疏导和引领新材料产业的有序合理发展?
  杜征征:下一步国家应该更为审慎对新材料集群的审批。重点设立国家级与省级产业集群,在市一级、县一级产业集群的审批上,需要有所紧缩。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与税收政策等对目前仍属紧缺的某些新材料领域的行业给予较多的优惠加以扶持,而对于相对饱和的新材料行业逐步减少或者取消相关优惠政策。同时提高已经高密度上马、接近饱和的某些新材料行业的准入门槛,比如在企业注册资本、进入本行业年限等方面。
  韩 蓓:国家需要吸取一些行业发展的教训,避免一窝蜂似的上马大量低水平项目,形成过大的生产能力,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引导新材料合理有序地发展。一是要设立国家新材料战略性资源开发与保护基金。在西部等经济落后地区,应制定资金支持的优惠政策,即十年内新材料基地创造的财政收入全部留给各基地,支持资源综合开发。只有在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才能使新材料基地完成一个休养生息和资本积累的过程,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和负担日益庞杂的社会职能,被迫引入大量企业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二是结合地方特点,与原有产业基础相结合。重视各地方原有产业基础的再提升,避免不经严谨论证、盲目上马项目。国家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时要在产品采购、产业链整合上给予重视和倾斜,使原有的产业层次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得以提升,做稳做强新材料产业的基础,有序发展有当地特色、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新材料产业。避免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避免对当地原材料的过度开发。
  曾献勤:我赞同上述两位的看法,建议政府引导产业基地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不仅要结合地区优势、能源优势考虑,还有充分考虑产业基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内部主推产业链联系密切的企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基地,可以提高综合竞争力,提高研发创新效率。
  主持人:有人提出材料循环经济才能解决材料生产与环境和当地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您是如何看待这个建议的?
  曾献勤:材料循环经济能够解决材料生产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在目前还没有或者很少注重“二次能源”的利用,变废为宝,尤其是部分产业中,如锂电行业,锂电池可以进行多次充放电,对于废弃电池中的钴、镍等金属材料价值很高,能够回收利用,这方面的产业由于前期投入产出比例较小,在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时收益不高,需要国家政府进行引导及扶持。
  杜征征:政府一方面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采取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对于生产节能和新能源等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品企业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并将产品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同时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机制。例如,对于一些亏损或微利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产业和污染无害化处理产业可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使其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在增加生态、环境、资源使用税的同时可对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进行税收抵扣。对污染治理、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公用性事业,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22 10: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