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惠农篇 服务嬗变 农行情不变
发布时间: 2009-09-23 访问: 字体:
   侨乡侨汇便侨民

   本报记者 黄景莉 通讯员 黄朝华

  “侨融城”、“侨联宾馆”、“侨客来”,在福建福清市,许多小区、宾馆、饭店的名字都透露出侨乡特色。9月8日,当记者走进农行福清市融侨支行,看到客户中有很多是在办理侨汇和结售汇业务。
  “融侨支行是我们办理外汇业务的特色支行,2008年实现外汇实盘买卖交易3.1亿美元,占全省农行的99%,这和侨汇业务的带动有很大关系。”福清支行副行长余洪宝向记者介绍。
  
  服务侨民 推陈出新
  
  福建是重点侨乡,1000多万闽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从海外汇入福建的侨汇有几百亿元,国际汇款量占全国的65%。
  “虽然福建分行的国际业务部成立于1988年,但在这之前农行一些农村网点就在做一些侨汇业务。”农行福建分行营业部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陈圣腾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专业银行时期,国际汇款工作主要由中行承担。由于中行农村网点较少,一些侨汇业务就委托农行代理。“那时候,汇款首先要由中行转到农行,农行再一层层转至基层营业所,一笔汇款要10几天才能到收款人手中。”陈圣腾说。
  根据福建地域特色,福建分行营业部在90年代初开始办理个人侨汇业务。为方便侨民汇兑,他们主动与境外银行联系,1995年开始代理美国国宝银行的个人侨汇业务,之后又与金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扩大服务范围。
  “为了提高汇款速度,我们不断与境外分行沟通,逐步摸索出一套半手工半自动处理的侨汇业务流程,侨汇解付从最初1周时间缩短到2、3天,深受侨民欢迎。”说起当初的工作,陈圣腾显得很自豪。由于农行方便快捷的贴心服务,侨汇量也从最初的寥寥几笔,发展到2000年的近8万笔1亿多美元。
  2001年,农总行与美国西联公司建立了合作代理关系,这一举措翻开了福建分行个人侨汇业务新的一页。
  “西联汇款方便快捷,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几分钟,收汇人就可以就近到农行任何一个网点办理领汇手续,深受侨民的欢迎。”曾任福清市江镜镇分理处主任的叶遵灵告诉记者,“就拿我们分理处来说,第一年西联汇款金额80多万美元,第二年到了130多万美元,第三年就超过了200万美元。”
  
  方便快捷 实惠侨民

  
  50多岁的刘华生是福清市三山镇人,因为有一些亲属在海外,刘先生的生意多在海外发展,他没少和银行打交道。说起农行这些年侨汇业务的变化,刘先生感触很深。
  农行推出西联汇款业务之前,刘先生的国际汇款主要是在中行办理。因为中行在镇上没有网点,每次办业务都要跑三、四十公里的山路到福清市。由于办理汇款的人较多,有时几乎要排上一天的队,让刘先生苦不堪言。
  从2003年开始,刘先生开始在农行办理西联汇款。“因为在我们镇上就有农行网点,不用跑路了不说,农行还专门为我们开通了侨汇业务绿色通道,我们还能享受到VIP客户的待遇,再也不用为跑山路排长队而烦恼了。”刘先生高兴地说。
  在福清市融侨支行二楼营业厅记者看到,这个面积近300平方米的低柜业务区设有两个大户室,放置数台电脑。该行开通了专门的QQ空间,详细介绍西联汇款的办理流程,首次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可与远在外国的亲人实时QQ联系,让对方快速了解汇款办理方法。在客户等候区,电子大屏幕实时显示外币行情,并配有自助外币兑换终端,方便客户兑换;真皮沙发、茶水花束等摆设,更让人有一种温馨的感觉。
  “福清市年均侨汇量达8、9亿美元,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提出依托侨汇业务发展外汇实盘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反哺侨汇业务。”福清支行副行长余洪宝介绍说,他们利用农行侨汇业务速度快,国外账户行、代理行众多的网络优势,引导客户通过实盘买卖进行外汇的保值、增值,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不断提高外汇实盘买卖、个人侨汇业务的市场份额。2008年该行办理侨汇4亿多美元,占福清市侨汇总量的40%以上。
  
  鲶鱼效应 效果显现
  
  在福清市中心的一条街道上,记者看到不足百米的范围内有工、农、中、建、交等5、6家银行的网点。
  “除了浦发银行和深圳银行,现在国内其他16家银行机构都到福清摆摊设点了。”余洪宝说,

[pagebreak]--------------------分页符--------------------[/pagebreak]


“大家都是看上了这里巨大的侨汇量。”
  其实福清就是福建的一个缩影,目前福建省每年侨汇量有200多亿元,侨汇数量的激增,引领银行、国际速汇公司纷纷抢滩福建国际速汇市场。
  农行推出西联汇款业务后,侨汇业务快速发展,目前在福建侨汇市场份额已近30%。看到农行的崛起,其他行也纷纷行动,工行、中信、交行、兴业等推出了“速汇金”,中行与BTS联手推出了“侨汇通”,建行推出了“通济隆”,福州个人国际速汇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银行侨汇业务的不断发展,得到最大实惠的还是侨民。” 福建分行营业部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陈圣腾说,“几十年来,从手工处理到全球速汇,从单一取款到收发汇全面发展,侨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银行高品质的综合服务。”
  
  
  一脉相承的“三农”情缘

   本报记者 金维成 通讯员 潘焕平

  听说记者前来采访服务“三农”工作,农行河南信阳平桥支行洋河营业所客户经理吕艳军冒雨驾车行驶几十里山路从乡下赶到市区。看到记者眼里充满好奇,吕艳军连忙解释:“父亲听说我们下乡服务‘三农’,特意拿出5万元帮助我买了一辆车。”吕艳军的父亲——原平桥支行肖王营业所主任吕兴成补充说:“孩子现在要跑三个乡的农户贷款业务,每天几十里山路,服务‘三农’是正事,自己掏钱买车,值!”
  听到父子俩的话,记者心头不禁一热,这就是两代人服务“三农”的情怀啊!
  
  老一代农行人的激情岁月
  
  “我七六年参加银行工作,七九年农行恢复。那个时候下乡放贷、收贷,全靠一双脚板。每次下乡就是十天半个月,当时没有公路,翻山越岭,渴了喝一捧山泉水,雨天就赤脚上路。山区农户居住分散,每天最多只能跑三五户,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路上。”现已退休在家的吕兴成拉开了话匣子。
  “七十年代贷款金额都不大,有三元、五元的,也有十几元、几十元的。农户用这些钱买锄头、治病、建房。遇到青黄不接时,农行就给农户贷口粮款买粮食。” 沉浸在回忆中的吕兴成,仿佛又回到了农行与农民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岁月。“土地承包到户后,我们开始贷款支持农户购买耕牛、化肥、种子,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八、九十年代,一批有商业头脑的人在农行支持下首先走上致富路。”谈到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吕兴成脸上绽放出了笑容。
  
  新一代农行人的创新之举
  
  “过去我父亲背包下乡支农,现在我们把三农工作站设到村里,对农户贷款整村推进。洋河营业所已在3个村建立了服务三农工作站,现在是试点,以后还要多建。”吕艳军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所的三农工作站都设在村委会,与村两委联合开展惠农卡与农户贷款工作。每周农行员工都会到3个工作站受理农户贷款申请,指导农户填写贷款申请表,向农户演示使用惠农卡、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
  “过去交通不便,农户贷一笔款至少要等十天半个月;现在有了三农工作站,贷款三两天就到农户手中了。”吕兴成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据记者了解,河南分行已建立三农工作站380多个,仅信阳、许昌两家二级分行就建立服务三农工作站110多家。三农工作站有力促进了农户贷款的整村推进工作,到8月底,河南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61.69亿元,较年初增加52.79亿元。
  从背包下乡到服务三农工作站,从贷款解决农民生计到贷款支持农户发家致富,从赤脚下乡到自

[pagebreak]--------------------分页符--------------------[/pagebreak]


家买车服务“三农”,记者看到了农行、农民、农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更感受到了农行服务“三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铺就瑶民致富金路

   本报记者 江洪渭 通讯员 唐新华

  9月初,瑶山里的秋风,一阵阵有些凉了。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双洞村,蘑菇大王唐代友在他的蘑菇园里哼着一首老歌,优美的旋律飘荡在瑶乡深处。
  
  结缘农行
  
  说起来,老唐和农行的交情已经有20多年了。1985年,唐代友从当地农行贷了3000元,买了辆手扶拖拉机拖石头,第一天就挣了近20元。“当时这是一个让我发抖的数字!我们的生活也正是从这一天慢慢变好的。”
  老唐说,他当时去农行办业务有一个存折,存折不敢放在家里,怕小偷,也怕小孩玩丢,便整天揣在裤兜里。每天在外奔波,一年要换好几次。一晃到了1987年,老唐有了自己的手工砖厂,又添置了三轮车拉客,他也成为当地“先富起来的人”。
  跑银行久了,老唐感到有些不便。那时还没有通存通兑,每次都要到固定的网点,靠手工填写凭证,尤其是取钱,还要带私章……为了到银行办业务方便,他干脆就在农行沱江营业所旁租了几间房子,成为农行的邻居。
  
  初识“潇湘一卡通”
  
  90年代中期,有一天,唐代友忽然发现,农行噼噼啪啪的算盘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清脆的键盘声。没过多久,老唐就用上了银行卡,那种卡在县里、市里也能用,名字也神气,叫“潇湘一卡通”。带着在瑶山多年打拼的积蓄,香港回归祖国那年,老唐和几位朋友到广东淘金。他说,当时是揣着“潇湘一卡通”过去的,到广东后,才发现这种卡只能在湖南通用,他只好返回大瑶山背了一大包现金过去。
  由于合伙人等多方面原因,几年下来,唐代友的餐饮生意不但没赚到钱,反而亏了。告别繁华的大都市,2005年,两手空空的他,又回到了养育他的大瑶山。这一年,他又走进了当地农行,贷了1万元,与5位合伙人一起种蘑菇。瑶山深处里长出的蘑菇,鲜美无比,在广东、深圳沿海等市场十分抢手,老唐的事业又柳暗花明了。
  
  受惠“惠农卡”
  
  正当唐代友萌生“单干”念头,把事业做大的时候,好运再次光顾了他。去年5月29日,农行湖南分行在江华举行金穗惠农卡首发仪式,老唐又和近1000户农民成为湖南首批惠农卡客户。依托惠农卡,老唐当即贷到了3万元的农户小额贷款,加上配套的农业订单链式贷款,他的惠农卡上梦幻般“生”出了10万元农户贷款。
  事业做大了,唐代友要办的业务更多了。惠农卡是银联卡,在各大银行,甚至邮政银行、信用社都能刷卡,蘑菇直接向沿海等各地老板发货,货款随时打到惠农卡上。自己要买农资或汇款也方便,就到村口的金穗支付通上一刷,行了!“这是我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老唐感慨地说。
  江华支行副行长朱国新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农民用卡,该行已在瑶山各乡镇的农资经销点、乡村超市、农贸市场等地安装了370多台金穗支付通。这些支付通犹如一张巨大的网,把农行与广大农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使瑶山的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浦东:18载铸建新农行

   本报记者 何东 通讯员 朱文华

  来到位于小陆家嘴中心的农行上海浦东分行营业部,几年没有回国的张阿姨看到眼前上千平方米的营业大厅有些惊讶——排列整齐的营业柜台,来回穿梭的自动扶梯,标注分明的业务区……“农行的变化可真大啊!”张阿姨不禁赞叹了一声。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大堂经理微笑着快步迎了上来。“哦,我想把一些美元换成人民币。”60周年国庆节快到了,张阿姨准备和亲友好好热闹热闹。
  “好,请跟我来。”大堂经理带着张阿姨来到自动取号机前,并为她取好了号。随后,大堂经理又拿着一些资料来到她身边:“除了存取款、银行卡等业务,您还可以在我行办理基金买卖、车险、财险、本利丰、汇利丰等业务……”听了介绍,张阿姨说:“这样挺方便的,以后有需要,一定上农

[pagebreak]--------------------分页符--------------------[/pagebreak]


行来!”
  其实,不只像张阿姨这样的客户对浦东分行营业部的变化赞叹不已,曾经在该营业部工作的老职工们也同样深有体会。李雷已在营业部工作了整整18个年头,他说:“1990年,10层楼高的由由饭店是当时浦东最高的建筑,营业部就在由由饭店的底层。200多平方米的地方既要有营业大厅,还要设办公区域,挤得不得了。”
  当时,浦东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客户多是郊区农民。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上海分行始终坚持一个理念——“浦东开发到哪里,农行服务到哪里”。
  三年后,农行业务飞速发展,由由饭店底楼再也满足不了需要,营业部便迁入了北张家浜路南泉路口的一栋楼中。1997年,营业部又率先迁入陆家嘴金融区刚竣工的金穗大厦,成为入住小陆家嘴金融中心的第一个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二次迁址,不仅营业面积大幅增加,服务能力也快速提升。如今,浦东分行营业部内各类功能设施配备完善,三个客户等候区,几十张休闲椅,浏览时常更新的业务介绍和营销资料,让等候的客户不再焦急。
  功能分区,客户分层后的浦东分行营业部,以浦东新区开发为依托,改革创新,完善服务,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农行网点形象。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22 10: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