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战“疫”促各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 2020-02-24 访问: 字体:

■金 辉

跨入2020年之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仅影响了全国人民日常生活,更对中国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带来冲击与变革。这场变革裹挟着中国的企业界作出选择——数字化,这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死题。

“宅经济”催生经济新形式

一是新零售有望迎来发展契机。根据欧睿统计,今年春节期间京东、美团、饿了么、盒马鲜生等头部公司订单量爆发式增长,叮咚买菜APP更是在大年三十当天实现订单量三倍增长。传统电商类似大型超市的购物模式,而网络直播通过与消费者一对一网络互动,再现了商场的导购场景。此外,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运用将促进网络3D购物、自助结算以及无人超市的应用,更加匹配个性消费需求。

二是在线医疗成热门产业。春节前夕至今,大量移动医疗平台上线或者扩大在线诊疗、在线咨询,使用平台优势搜集更多专业医生为公众提供问诊等服务。除此之外,大量公立医疗机构也开发了线上免费问诊平台。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超过671.2万人。

三是在线教育渗透率显著提升。由于疫情蔓延,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指导意见。线下停课后,大量培训机构转向线上。好未来、新东方等大型机构借助现有的线上平台可以直接转换,而松鼠AI、作业帮等小型培训机构则寻求与线上教育提供商合作。预计未来双师教育、在线直播等会成为更受欢迎的教育场景。

四是移动办公应用迎高速增长。2月10日,上海、深圳、北京等多地企业在这一天复工,企业微信数据显示:后台服务器请求上涨超10倍。实际上,远程办公由来已久,很多企业早就在使用钉钉、企业微信等平台服务。此前迟迟未能普及,主要是受传统管理哲学以及实践中团队协作问题挑战。经过这次尝试,远程办公或将加速成为一种常态工作模式。

传统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本次疫情的紧迫性、严峻性,让各行各业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创新,包括制度上的创新、体系上的创新和手段上的创新,这种全民“居家隔离”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培育用户“线上”下单习惯,而是有望推动“线下”商业模式变革。

制造业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短期内,疫情将影响节后复产复工,订单减少、物流阻隔等对工业生产都存在一定影响,从而对制造业生产和销售带来冲击。然而从另一个侧面观察,疫情也将对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提高传统企业数字化经营程度带来积极影响。当C端购物以趋近成熟与饱和,这种改变更多地会在生产的B端,生产制造以及种养殖业的产业数字化进程受疫情影响将会提速,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倒逼产业运转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二是汽车行业商业模式加速变革。目前整个汽车行业也还处于向互联网转型的初期,市面上的移动化产品还不够成熟,经销商在模式选择上存在盲区。可以预见,2020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变革的关键一年,疫情所带来的“淡季”不仅是假期的延长,也是整个行业寻求突破的关键时机。目前,已有部分车企及时调整了销售节奏及营销策略,通过强化线上营销、一对一无外界接触私人购车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汽车行业商业模式或将加速变革。

商业银行应顺应趋势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商业银行应顺应趋势、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提升线上服务能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意识到金融服务数字化的重要性——既能在“零接触”情况下满足日常服务需求,又保障了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疫情期间,银保监会两次发文,提出“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等要求。

二是加大研究力度,调整信贷结构。面对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商业银行需要同步调整信贷策略和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信贷导向作用,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快推动信贷资源从“三高一剩”行业向新兴、智能化行业转型,加大对新零售、在线教育、智能制造行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支持优势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强化商业银行内部各板块、各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合作联动,建立“商行+投行”“境内+境外”“融资+融智”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平台资源整合,形成投行业务核心优势,为优质企业提供财务咨询、并购重组、上市、风险投资、结构性融资等多元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22 10: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