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
发布时间: 2023-02-17 访问: 字体:

■赵建吉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以下简称“三个转变”),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擘画蓝图,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供指南。

“质”存高远筑根基

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迈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但是由于大多处于加工组装环节,我国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影响力弱、附加值低,在“微笑曲线”中处于底部。“代工巨头”富士康2021年的营业收入高达1870亿美元,但其利润仅为43亿美元,这与其66.7万人的员工规模很不相符。与之相对应的是,苹果公司净利润率是富士康的十余倍,净利润是富士康的二十余倍。推动“三个转变”,对于我国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问题错综交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面临压力。发达国家出台“再工业化”措施,通过促进高端产业回流和产业链整体回迁,强化在高精尖领域的领先地位;新兴经济体利用低成本优势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我国在部分新兴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和发展机遇。

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此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在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煤炭、石油、钢铁、有色等资源能源型行业依然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中国连续超十年位列全球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费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碳达峰稳中有降”。推动“三个转变”,对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提质增效添动能

质量兴,则百业兴;质量强,则国家强。只有全方位加强质量建设、走质量强国之路,才能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创新基础研究组织机制和模式,强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聚焦重点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围绕重大产品、核心设备、原材料等关键领域开展协同攻关,解决一批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堵点、痛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独立或联合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覆盖。

加快质量提升,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升产品质量,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标准升级,促进产品质量提升;聚焦化工、建材、钢铁等传统行业,加快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工程质量,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严格过程质量管控,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水平,在重点领域建立服务质量统计监测与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

强化品牌建设,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要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打造中国精品和“中国制造”卓著品牌;在金融、商贸、文旅等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要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争创中国质量奖和中国名牌产品;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和结果应用,对名优企业在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要加强品牌宣传,深入开展中国品牌日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品牌的良好氛围。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22 10: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