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锚定金融强国目标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23-11-17 访问: 字体: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围绕如何理解金融强国、怎样建设金融强国等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有何时代意义和战略考量?

董昀: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面向第二个百年征途,必须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来谋划、部署新时代新阶段的金融工作,使我国金融体系具有高度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能够切实发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作用,从而为强国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因此,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便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

阎荣舟:党的二十大系统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环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必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发挥资源配置引领功能,助推我国生产力发展、经济腾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事关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温彬: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工作的目标。当前世界格局下,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可谓时代呼唤。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制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银行业资产规模升至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金融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大”的基础,但“强”的特征还有待强化。此次会议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为目标,力图通过构筑高效、稳健、开放的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记者: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应如何理解关键词“中国特色”?

温彬:我认为,这里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性,即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需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二是人民性,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金融手段助力公平分配,包括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发展普惠金融,以及提高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可获得性等。

阎荣舟: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既要坚持现代金融体系的共同特征,更要凸显“中国特色”,也就是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做到“八个坚持”。即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记者:您认为金融强国有何特征?

阎荣舟:金融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在金融领域拥有先进、健全的结构形态,能够为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强大实力和影响力,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金融强国一般要基于健全的金融运行体系和系统规范的监管体系,通过先进的金融科技和创新实力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

温彬:金融强国应具备“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大特征。其中,“硬实力”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规模结构、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国际投资头寸的规模以及货币的国际地位等方面。而“软实力”则涵盖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以及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力等因素。

李金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仅是要实现一个金融强大的国家,更重要的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记者: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与金融强国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阎荣舟:相较于世界金融强国,我国金融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较为普遍。金融体系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问题,经营发展效益有待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金融的普惠性有待提升;金融行业结构不够均衡,市场机制不够成熟;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有待加强等。

李菲: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长,至今已达到8%左右,这一数字已与美国等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持平。从规模上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位于3万亿美元之上,已连续17年稳居全球第一,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量变。但客观上看,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等问题,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

记者: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建设金融强国有何重要意义?

董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金融的天职和使命就是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经济肌体持续注入资金活水,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以血脉畅通确保肌体健康。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是金融兴盛的根本所在,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离开了经济肌体的滋养,金融发展将无所依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一旦金融血脉不畅,经济肌体势必遭遇冲击挑战。一个富有韧性和活力的现代金融体系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推动作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求我们不断提高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以有效动员和配置金融资源,有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阎荣舟: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优化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建设金融强国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主题。只有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发展质量,才能进一步推动金融回归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更好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确保国家战略安全。

记者: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您认为金融如何锚定“高质量服务”要求,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

温彬: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中的各项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应重点着眼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二是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运行效率。在公司治理、信用环境、法律环境、金融安全网等方面进行持续优化,筑牢金融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创造优质的金融环境。三是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丰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未来需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同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董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提高金融发展质量,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从而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金融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记者: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金融风险诱因和形态更加复杂。会议提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机构应如何正确理解并做好风险防控?

温彬: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来之不易。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外汇市场风险、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确保稳健经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才能持续平稳地为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

李金凯: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此次会议提法更加鲜明,表明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贯性、持续性,也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一是监管范围进一步扩大。会议指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调监管要“全面”,包括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等五大监管。相对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增加了机构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三类监管,监管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更广。二是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会议强调“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这意味着监管力度将会提升,要更加有效形成对金融活动的规范,以及对非法金融活动的威慑。三是防控风险重点更加突出、部署更加细化。会议结合当前风险突出领域,分别对防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金融市场运行风险进行了精细化的部署,提高了风险防控的针对性。

李菲: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机构应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化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增强风险计量能力。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提升高风险协同处置成效。打好各类风险防控“主动仗”,丰富化险的工具和手段,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和防控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促进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22 10: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