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让和美乡村建设更加气韵灵动
发布时间: 2023-12-01 访问: 字体:

■本报特聘通讯员 王开栋

乡村是农民祖祖辈辈的生活栖息地,也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事活动地,同时还是固碳增汇的重要生态涵养地。目前,我国有接近5亿人常住在农村,是人口空间分布的大头。无论是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提升城乡居民福祉水平来讲,还是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来看,着力推动乡村建设无疑是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缩小城乡建设差距的重要发力点和入手点。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农村建设,注重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予以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先后提出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等要求,党的二十大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要求,这不仅是概念提法的变化,更是对乡村建设认识的深化、实践的深入和思想的升华,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建设内在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掌握运用。

早在2014年,国办就下发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2018年、2021年、2022年,中办、国办相继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建设的总体原则、具体目标、主要措施、组织实施等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实施“千万工程”,把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综合覆盖住用行、一体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2022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1%左右,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浙江省的乡村建设各项指标均远远走在全国前列。

我国乡村建设距离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将更加突出精细化,严把质量、综合服务,考虑到其涉及范围广、周期时间较长、投资资金需求量大,需要金融力量的加持推动。金融机构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做好配套支持:

聚焦重点领域扩大支持。金融机构要把乡村建设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紧紧围绕国家及各省(区、市)乡村建设规划,聚焦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满足农民在集体土地上改建、扩建、新建住房需求,让更多农民住上安全可靠、宽阔明亮、舒适便捷的房子;聚焦“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领域,增加信贷供给,加快项目落地,让乡村环境更加干净、卫生、整洁;聚焦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大水电气路改造升级优化项目支持,积极扩大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深度,让更多农民就近就便使用基础设施;聚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养老托育、健康诊疗等服务性行业的支持,方便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就近享受养老就医、入学教育等服务。

突出把握两个方面强化支持。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把绿色金融作为发展底色,始终坚持乡村建设的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发展可持续原则,在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升级改造基础设施过程中,按照节水、节能、节电、节气、节地的要求,把低碳环保嵌入项目准入、审查审批、资金拨付及贷后管理等全流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予以精准支持,在需求集中、客群聚集的区域,金融机构可创新开发乡村建设专项金融产品、服务方案,匹配合适的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设置,加强投贷联动服务,满足乡村建设项目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22 10: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