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多项数据上新彰显发展含“新”量
发布时间: 2024-03-08 访问: 字体:

■田 颖

新质生产力、新型能源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新型消费……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含“新”量十足。其中,“新质生产力”在报告中首次被提及,并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去年以来,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中国经济拉满创新“弓弦”,以含“新”量推动含“金”量,发展的“体量”和“体质”不断实现新跃升。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占比超60%,“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5G用户普及率超50%,可再生能源发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数据闪耀“新”意,彰显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为处在增长模式转变期的中国经济注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江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还会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创新,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推动经济发展增‘新’提质。”

从2023年9月首次被提出,到2023年12月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中,再到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贯穿全年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一幅“新质生产力”的布局图正围绕传统产业换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徐徐展开。

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科技攻“尖”,产业向“新”,2023年,我国授予发明专利权92.1万件,同比增长15.4%;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升至15.7%;被称为“新三样”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服务机器人产量783.3万套,增长23.3%……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不断厚植的经济新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2023年,我国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取得新突破。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4%;绿色低碳新增长点不断涌现,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0.3%、28.7%、36.9%。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的具体目标,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为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指明方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金融是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强的赋能作用。无论是新兴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都需要金融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在李江涛看来,各金融机构需打好科技金融“组合拳”,通过创新信贷方式、提升服务效能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创新信贷方式,“软实力”变身“硬通货”。对于科创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科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资产规模较小、资产负债率偏高的特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发展过程中。对此,各级金融机构靶向发力,不断将科创企业的“软实力”变成“硬通货”,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催化剂”。农业银行南京分行针对性推出“专精特新贷”“专精特新保”“链捷贷”等多项创新产品,并在“投、贷、服”三方面联动发力,积极开展上下游企业延伸服务,全面提升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

提升服务效能,护航发展“全周期”。在李江涛看来,我国目前的金融供给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在有效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科技创新效能上,仍存在短板。李江涛建议,金融机构应结合新经济企业发展特点,根据科创企业发展阶段,在授信、期限、额度、模式上进行分层差异化设计,不断丰富支持新经济企业的信贷产品体系,加快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探索金融与科技双向融合新模式。工商银行基于科创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提供全产品、全链条、全周期的“三全”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切实提升供需适配度。

向“新”而兴,提质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金融大有可为。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通过打造新优势、注入新动力,持续激发和增强创新活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08 09: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