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

金融创新让竹产业“节节高”
发布时间: 2023-11-17 访问: 字体:

■王 实

竹子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如今,竹子不仅有观赏价值,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被广泛用于建筑、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也可加工食用或入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的竹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竹产业产值接近3818亿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竹产业总产值达4153亿元,从业人员总数达1742万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不仅阐明了“以竹代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更为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行动计划》提出,与2022年相比,2025年“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金融机构应持续增加对竹产业的金融供给,助力竹产业的转型升级。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在具体实践中应抓住以下四个着力点:

紧跟客户需求,加大产品创新。《行动计划》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以竹代塑”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竹加工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九成。这些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其中不少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工具创新,实施“一企一策”,为小微企业开展“以竹代塑”提供授信支持。例如,农业银行南平分行针对竹产业的小微企业推广“小微e贷”系列产品,产品担保方式多元、审批快、自助循环,让小微企业轻装走上发展壮大之路。同时,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竹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扶持龙头、培育集群等,积极推动竹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延伸。金融机构可主动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营造“互信共赢”的融资合作氛围,集中为竹加工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完善配套机制,推动模式创新。未来,金融机构应加快探索林业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助力各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例如,江西资溪农商银行为了拓宽林业生态价值实现途径,创新推出“林权抵押+森林保险”、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等贷款模式。保险机构可适时推出林木综合保险,探索开展竹材价格保险、竹装备和新产品研发保险,建立由多方共同参与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多层次多角度为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善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质效。去年,浙江龙泉市某村村民利用自己的“碳汇账户”从龙泉农商银行零抵押贷款30万元。这背后,是数字化改革的力量。龙泉市通过固碳算法,结合资源普查数据模型,为该市11万林农精准开设县(市)、乡、村、组、户5级“碳汇账户”,让更多人利用数字化改革成果进行零抵押贷款。未来,银行应不断强化绿色资产识别、绿色数据采集能力,拓宽金融科技在竹产业的应用场景。

聚焦绿色消费,让“以竹代塑”走进千家万户。商业银行可依托各自的绿色金融服务布局,围绕“以竹代塑”消费,以主题信用卡为核心产品,广泛连接绿色消费场景,形成闭环的服务体系。商圈方面,面向“以竹代塑”的消费场景,银行可联动优质商圈商户,提供消费积分加码等福利。未来,银行还应倡议并支持“以竹代塑”消费节的举办,在世界地球日等节日加大“以竹代塑”的宣传力度。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1/17 10: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