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主题主线,释放重要信号。
记者:新时代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可以从中借鉴哪些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各地在学习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曹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这其中包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坚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实事;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各地在学习运用过程中,必须深刻了解浙江推进“千万工程”的背景、基础和演进过程,从中领会贯穿始终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进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刘静:“千万工程”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既有价值取向,又有方法实招,各地都可以学习借鉴。各地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由于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要谨防“急躁症”“造盆景”等误区。各地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遵循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动摇、不折腾,循序渐进、积沙成塔,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任常青:“千万工程”把农民放在中心位置,围绕农民最关心的事情重点发力,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找出解决方案并持续推进。“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值得认真学习领会。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农民参与进来,从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创造性开展工作,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要把“千万工程”的理念转化为工作的自觉行动,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各地应准确领会“千万工程”的理念,把这些理念转化成解决当地具体问题的方法和工作机制。
记者:金融机构可以从“千万工程”经验中借鉴哪些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
李玥:“千万工程”经验在金融领域可学可鉴、长期管用,对促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探索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千万工程”经验对金融机构主要有以下五点启示。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自觉强化金融为民意识,将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获得感。金融机构要注重维护农民利益,将乡村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增值收益留给农民,以金融力量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是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千万工程”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加快探索“三农”绿色金融的新领域、新产品、新模式,将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与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既要算经济账、产业账,更要算生态账、环境账,助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千万工程”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与铸魂并重,注重乡村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树立系统观念,把握当前“三农”发展重点任务,贯通做好各领域全链条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多元化金融服务,既要解决好制约农民融资的瓶颈难题,也要满足农村综合化金融需求。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千万工程”标准有高有低、不搞整齐划一,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把握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区域差异性大的实际,综合考虑各地县域的发展阶段、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特点,找准金融服务重点,实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五是坚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保持战略定力、历史耐心,围绕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金融机构要针对不同阶段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做到前后衔接、梯次推进;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以扎实的作风保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