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三农

设施农业充盈“菜篮子”“果盘子”
发布时间: 2024-04-17 访问: 字体:

■刘文新

春耕时节,山东烟台海阳市的现代苹果示范园内,一根根细长的黑色滴灌管将水分与养料均匀地输送至果树根部,由于养护得当,这些苹果树在丰产期可实现亩产4吨,总产值超过3000万元;广东省高州市采用自繁自养聚落化养殖模式,让生猪“上楼”,在猪场内即可实现原种猪、种猪、育肥猪的自循环,一个工作人员可饲养肥猪3400头—3500头,带动826户农户增收致富……

这两个具有现代科技特征的农业生产场景,是我国农村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科技助力下的设施农业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乡野间,悄然改变着农业生产的面貌。

多维赋能农业生产

设施农业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局部环境,为动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水肥等环境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在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向非耕地转移趋势明显。为了拓展更多的种植空间,我国引导设施种植适度向城市郊区、戈壁、盐碱地和沙漠转移,在大海上耕海牧渔,在寒冷的冬季种植反季节蔬菜。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农业突破对自然条件的高度依赖,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进步显著强化了设施农业的软硬件设施,基因工程和生物育种技术的创新有助于选育出更加高产、优质、具有高抗逆性的动植物品种。

产业融合程度加深。设施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旅游业的结合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

绿色理念全面渗透。设施农业通过采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环保材料,减少农业化学品使用,并通过采用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等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强调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主体特征、以颠覆性创新为技术特征、以数智化和绿色化转型为形态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设施农业与新质生产力在诸多方面呈现高契合性,推动农业朝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劳动力方面,设施农业所需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劳动力与新质生产力要求相匹配。发展设施农业需要从业人员熟练运用高端精密仪器和智能设备从事生产,这将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与质量。

劳动资料方面,设施农业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线,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实现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农业要素优化组合,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劳动对象方面,设施农业通过引进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和标准化池塘等先进绿色设施,与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新型农业机械、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新型肥料等生产要素的推广相得益彰,满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耗费、提高产出效益等要求。

发展成就斐然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在种养边界、作物种类、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种养边界持续拓展。2022年,我国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4270多万亩,用不足3%的耕地生产出25.3%的蔬菜产品。在各地,白羽肉鸡“住”上全自动化鸡舍;果蔬“住”进四季恒温的“智能房”;奶牛实现全方位关怀的“设备喂养”。

作物种类持续增加。目前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设施蔬菜产量约占蔬菜总产量的30%。设施蔬菜产业常年生产近30个种类,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品种基本实现全年生产。

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超过42%,生猪、奶牛和蛋鸡肉鸡规模化率提高到60%、70%和80%。养殖模式从“人工喂养”逐步转向“人管设备、设备喂养”,“深蓝1号”等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渔场投产应用。

尽管我国设施农业在多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人均温室管理面积不到发达国家的1/5,人均饲养管理家禽数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6左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单产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与此同时,我国设施农业高端设备造价较高、再生能源应用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凸显,要素利用还不够高效。

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创新驱动,依托新质生产力催生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加持农机装备、农业生产设施,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这将有助于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要素利用效率。笔者认为,未来我国要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应抓住以下着力点。

深化模式创新。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托管、服务外包等新型经营形态承载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探索实践“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资金入股+保底受益+按股分红+”等新型合作模式,让农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增值收益。

强化金融支持。完善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设施农业建设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地投向设施农业发展。

提升人才素质。大力发展面向设施农业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设施农业发展;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强设施农业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生产实践。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17 1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