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聘通讯员 王帅
自2017年,号称亚洲最大邮币卡交易所——北京福丽特邮币交易平台(以下简称“福丽特”)被关停,大批投资者的资产“被困于此”,迄今为止已经过去六年多。近期,一些投资者声称自己处于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的境地。如今,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新平台早日开设。但何时开设、开设后能否收回投资成本仍是个疑问,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邮币卡交易。
平台关停 涉及众多投资者
2017年,《邮币卡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专题会议纪要》(以下简称49号文件)指出,邮币卡类交易场所主要以邮资票品、钱币、磁卡为交易对象,采用类似股票发行上市的现货发售模式,开展集中竞价、“T+0”交易,不仅直接违反国务院文件规定,且大多存在欺诈、做庄交易、操纵价格、客损分成等行为,涉嫌严重违法犯罪。49号文件发布后,全国多地的邮币卡交易场所开始整顿。
按照此前的《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以下简称3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37号文件)以及49号文件等要求,福丽特于2017年5月31日关停,目前仍处于整改阶段。福丽特被业内称为亚洲最大的邮币卡交易平台,官方数据显示,平台注册会员数140万人,累计交易额3900亿元。公开报道显示,该平台被关停时投资者规模近百万。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违规交易平台在未完成整改之前,不得恢复交易。对于投资者提出的返还个人交易资金等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认为属于民事纠纷,应通过诉讼、协商等方式解决。
乱象丛生 处于监管“灰色地带”
收藏邮票、纪念币、金银币,并在特定交易场所进行实物交换或买卖,此前颇受市场关注。在个人兴趣爱好的驱动下,通过交易邮币卡赚取收益,成为部分收藏爱好者的投资选择。
2013—2016年,我国各地陆续建立了120多家邮币卡交易平台,将邮票、纪念币等作为标的资产进行交易,福丽特便是其中之一。福丽特关停整顿后,监管部门对其性质的认定迟迟未能定论。部分投资者认为,福丽特有实物交易兜底,邮币卡的持有人可随时提货,交易过程钱货两清,不存在杠杆及期货特征,并非监管部门指向的违法平台。但也有投资者表示,福丽特等平台的交易品种,基本上都存在上市后暴涨,暴涨后暴跌的情况,价格严重偏离现货,背后受“庄家”操纵痕迹明显,导致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平台运营模式与监管部门提出的规范发展要求相去甚远。邮币卡的交易模式仍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导致违法成本较低,市场乱象丛生。
审慎监管 让邮币价值回归本源
实际上,类似福丽特的邮币卡交易平台兴起并非偶然,2013—2017年,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投资者在寻找多元化的投资途径。此前,对于邮币卡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参照38号文和37号文,由于38号文规定所有的权益类产品不得拆期、拆分和标准化,这使得交易平台一开始选择分割名画、玉石等交易标的物的尝试并不成功,但邮票和纪念币具有确权和标准化特征,因此,邮币卡投资逐渐火热。
目前,大量投资者资金被冻结,平台迟迟没有复盘迹象,部分投资者期待相关监管部门可以牵头设立新的交易平台,承接原有交易,释放冻结资金。据了解,相关监管部门就邮币卡新平台设立的态度相当审慎,目前答复口径是“有审批的程序,但具体还要研究”。而新平台的制度设计、归口监管等问题可能也会引发较大的争议。原因是邮票和纪念币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面额价值,但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往往与其自身价值相背离,并不适宜归于普通商品进行管理。但若完全将其归类于金融产品,可能又将引发新的投机炒作行为。基于此,监管部门对于邮币卡交易平台的规则制定也将更为审慎。
综上,对于建立新的邮币卡交易平台,监管部门势必重新梳理邮币卡市场的相关交易规则。让邮币价值回归本源,让邮币本身回归收藏属性,或许才是未来市场应当期待的方向。投资者也应该多关注藏品本身的收藏价值,避免炒作和投机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