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蔡侯杰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耕地面积广阔、农产品资源丰富。全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4%,下辖13个地级市、103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5844万人。近年来,湖北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夯实基础。
金融服务举措与成效
为立体化、深层次助力湖北省推进实施强县工程,省内金融系统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主动开发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县域资金的适配性,着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湖北模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建立普惠金融工作站,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探索特色化的服务模式,调整优化整村授信金融服务政策,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满足率,积极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截至2023年9月末,湖北省已建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19个,其贷款总量在全省占比达25.92%;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2238.34亿元,较2023年年初增长28.9%;“整村授信”建档评级覆盖率达100%;创新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140个。
湖北全省农商银行大力实施“微贷革命”,重点推广整村授信模式,打造支持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福农贷”品牌,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服务湖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在全省推行“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模式,各地农商行均建立“金融村官”派驻制度,推进“整村授信”,精准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建设普惠金融工作站8830个,授信351万户,为农户提供“周转备用金”1163亿元;实际用信26.3万户、金额259亿元。
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出台金融服务“强县工程”行动方案,抓实系统谋划,强化资源倾斜,创新开展“项目兴农千亿行动”“产业兴农335行动”和“富民兴农千村万户行动”,着力扩大对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重点客户的金融服务覆盖面。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瞄准乡村建设重点领域,分类别、分项目绘制乡村资源生态图,因地制宜确定支持路径,创新“绿水青山贷”“和美乡村贷”和“碳林贷”等产品。截至2023年11月末,该行乡村建设贷款余额882亿元,比当年年初净增203亿元,助力提升乡村整体风貌。聚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强化合作,将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乡村,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截至2023年11月末,该行县域贷款余额2871亿元,较当年年初净增415亿元。聚焦发展乡村产业,围绕湖北省重点农业产业链,逐条组建服务专班,建立客户、产品、政策、责任四张清单,明确产品对接、政策支持和目标任务。截至2023年11月末,该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667亿元,比当年年初净增220亿元。聚焦普惠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微信群+小程序+服务点”三位一体的“惠农通”社群服务新模式,不断拓展乡村振兴特色金融场景应用。截至2023年11月末,该行累计为1.3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行政村、3207户企业客户、5.2万户个人客户提供智慧金融服务。
现存问题及发展建议
虽然前期各家金融机构在服务湖北省推进实施强县工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风险缓释手段相对较少。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新型农业经济主体体量较大但实力不强,对于财政资金支持的依赖程度较高,缺乏产业升级的长远打算,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金融机构需要更多的风险缓释手段。二是金融产品的匹配程度有待提升。目前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导致城乡金融的供求失衡,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农村客户向城镇转移。三是客户经理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金融机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实施强县工程:
主动对接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应主动走进各地政府,重点对接当地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摸清金融需求,整县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强化“融智”支持。同时,应加强与各类行业协会对接,深入研究分析各地特色产业状况,全面梳理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的情况,“一地一策”“一业一策”开展差异化金融支持,努力为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综合性、专业性金融服务。
主动做实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应深化担保创新,围绕全产业链,重点针对种业、农机等领域的科技企业,推广专利权、商标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质押和机械设备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破解其融资瓶颈。推动产品模式创新,大力推广“农地+”模式,积极支持耕地保护、农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加大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发放贷款,营销拓展一批红色村落、品牌村落、历史名村和网红打卡村,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主动强化基础管理。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县域客户经理配备的力度,以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跟班学习、异地交流,多途径培养壮大县域客户经理队伍,不断提升其专业营销服务能力。此外,应进一步强化信用风险防范,严把准入关,全面客观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夯实存续期管理,持续关注客户经营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设及运营情况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做实风险管理举措。